實驗國小地震應急預案

我市地處山西地震帶南端,地質構造複雜,地震環境惡劣,多年來一直被國家列為地震重點防禦區和可能發生中強度地震值得注意的危險區。為做好地震的防預工作,保護我校師生的生命和學校財產不受損害,結合第十五個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確定的主題“加強疏散演練,確保學生平安”教育學生有序上下樓、文明把路行。進一步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堅決避免僥倖心理,開展疏散演練活動。特制定《實驗國小地震應急預案及保障方案》。

一、地震應急領導機構

地震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呂欽平

副組長:張水蓮米惠珍

成員:全體教師

地震應急速報小組:

(1)指揮組與向上級匯報組:校長及校委會

(2)疏散組:教導處

二、緊急疏散原則

指揮得力、謹慎從容、全體動員、保護師生、減少損失。

三、地震臨震應急反應

(一)緊急避震

1、要保持鎮定,切莫驚慌失措。儘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千萬不要匆忙逃離教室。

2、在教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採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儘量小,躲到桌下或牆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視窗。聽到第一聲鐘響,要迅速在課桌下抱頭或頂書包躲避。

3、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隻手用力抓緊桌腿或床腿。在牆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後面保護自己,可以拿枕頭或其他保護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

4、臥倒或蹲下時,也可以採用以下姿勢:臉朝下,頭近牆,兩隻胳膊在額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額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學,也應立即選擇有利的安全的地點,就近躲避,臥倒或蹲下,用雙手保護頭部,不要站在視窗邊。

6、在教室外的同學,應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築物和電線。

7、老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每個教室檢查避震的情況,發現有採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二)緊急疏散:根據學校各年級所處位置及學生年齡特點,緊急疏散的具體要求是:

1、聽到哨聲後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組織本班級學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鐘後沒有大反應,學校再次吹響哨聲,各班級應馬上按照學校規定的緊急疏散路線快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

2、撤離順序:前後樓各按預設好的路線撤離。

在撤離時給學生講清楚,地震時第一不能跳樓,第二不能一窩蜂似地往外擠,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同學一齊行動,把桌椅擺放得有利於避震;與外牆和窗戶操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外牆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留一定的通道,便於震時緊急撤離;把年小體弱或殘疾的同學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震後有秩序的撤離。

要求:

1、做到不驚慌、採取就近避險。

2、必須按疏散線路疏散,下樓時各班成兩路縱隊下樓,以免碰撞、擁擠、踩傷。疏散時要按指定路線,不要擁擠。

3、遇到災情,千萬不要跳樓。

4、當堂教師負責指揮學生疏散,不得擅離崗位,有秩序將學生撤離到操場。

5、樓梯口要有教師指揮。

樓梯口具體負責疏散教師:後勤組教師各班班主任、數學教師——負責自己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