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12)次生災害防禦與排險

區經貿、建設、環保、國土資源、水務、供電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對本系統處於災區易發生次生災害的設施採取緊急處理措施,排除險情,並加強監控,防止災害擴展,減輕或消除污染危害。

(13)地震監測預報與災害評估

區地震局要加強地震現場震情監測預報和震情、災情速報,按照省、市地震局的統一部署,協助布設震中區臨時地震台(站);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導下,作出震後48小時內地震趨勢判定意見和初步確定地震類型,對較大餘震爭取做出臨震預報;配合省、市地震局開展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與評估及地震巨觀考察等工作。

區發展計畫、經貿、民政、建設、統計等部門要抽調有關業務和管理人員,參與震災損失調查與評估工作。

(14)區委宣傳部、區廣播電視局、地震局要按照《山東省防震減災應急宣傳預案》和《山東省關於震情報導統一口徑的規定》及《山東省防震減災強化宣傳提綱》的要求,及時向公眾發布震情、災情等有關信息,並做好宣傳報導工作,鼓勵、動員民眾戰勝地震災害,及時平息地震謠傳或誤傳,安定民心,共建家園。

(15)經濟補助及補償

區財政局負責及時安排、撥發搶險救災的補助資金和災區救濟補助資金。

區民政局要及時為災區發放救災款。各保險公司要儘快查勘災情,為已投保的受災單位和居民理賠。

(16)地震應急工作綜合協調

區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為地震應急工作綜合協調機構,負責貫徹落實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決策和下達的任務,協調各抗震救災部門開展工作,全面了解抗震救災情況,向上級業務部門、區委、區政府匯報震情、災情和救災情況;負責接待上級和外來人員等工作。

(17)其他緊急事項

由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指定有關部門負責。

三、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死亡數超過1000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全省上年國內生產總值5%以上的地震。在我省內陸發生ms≥7.0級地震,也可視為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

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區政府領導要迅速召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緊急會議,通報震情、災情;區地震局為指揮部辦事機構;區政府有關部門設立部門地震應急機構,負責本部門地震應急工作並派出聯絡員參加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嚴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要求立即採取應急行動,實施應急預案。  

四、區抗震救災指揮、辦事機構及其職責

(一)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組成、主要職責及應急決策。

1、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組成

總 指 揮:區長

副總指揮:副書記、副區長各一名,區人武部部長

基本成員:區委宣傳部、區政府辦公室、計畫、經貿、財政、民政、地震、安全、公安、衛生、建設、水務、農業、交通、通信、統計、廣播電視、糧食、供電、人民保險、人壽保險等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根據災情需要由總指揮隨時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