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

7、所有演習人員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服從執法人員的指令;

8、控制人員應僅向演習人員提供與其所承擔功能有關並由其負責發布的信息,演習人員必須通過現有緊急信息獲取渠道了解必要的信息,演習過程中傳遞的所有信息都必須具有明顯標誌;

9、演習過程中不應妨礙發現真正的緊急情況,應同時制訂發現真正緊急事件時可立即終止、取消演習的程式,迅速、明確地通知所有回響人員從演習到真正應急的轉變;

10、演習人員沒有啟動演習方案中的關鍵行動時,控制人員可發布控制訊息,指導演習人員採取相應行動,也可提供現場培訓活動,幫助演習人員完成關鍵行動。

八、應急演練前的準備

1、演練前1-2天,用廣播通知全廠職工及企業周邊民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策劃組對評價人員進行培訓,讓其熟悉企業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和評價標準;

3、培訓所有參演人員,熟悉並遵守演練現場規則;

4、採購部門準備好模擬演練回響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5、演練前,策劃人員將通訊錄發放給控制人員和評價人員;

6、評價組準備好攝像器材,以便進行拍攝圖片及攝像,做好資料蒐集和整理。

九、應急演練事故情景說明

xxx年*月*日*:**時,*車間*崗位正在進行光氣接收作業,突然光氣貯槽a01進口閥門前閥蘭與管道焊接處發生泄漏,泄漏未得到有效控制並逐步升級擴散。因現場大量腐蝕性煙霧造成電氣短路導致局部停電並引起該崗位易燃化學品貯槽a0n起火,消防隊迅速出動,從應急取水口取水滅火。假定當時氣象條件:氣溫30℃,多雲,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風速2.1米/秒。

十、演練程式(表2)

表2  演練程式(略)

十一、應急演練總結與追蹤

在演練結束一周內,策劃組根據評價人員演練在過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資料,以及演習人員和總結會中獲得的信息編寫演練總結報告。策劃組應對演練發現進行充分研究,確定導致該問題的根本原因、糾正方法、糾正措施及完成時間,並指定專人負責對演練中的不足項和整改項的糾正過程實施追蹤,監督檢查糾正措施的進展情況。

附:名詞術語

1、演習人員

指在應急組織中承擔具體任務,並在演練過程中儘可能對演練情景或模擬事件做出真實情景下可能採取的回響行動的人員。

2、控制人員

指根據演練方案及演練計畫的要求,引導演習人員按回響程式行動,並不斷給出情況或訊息,供參演的指揮人員進行判斷、提出對策的人員。

3、模擬人員

指在演習過程中扮演替代正常情況或緊急情況下應與應急指揮中心、現場應急指揮所相互作用的機構或服務部門的人員,或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的人員。

4、評價人員

指負責觀察演練進展情況並予以記錄的人員。

5、觀摩人員

指來自相關單位或鄰近社區,旁觀演練過程的觀眾。

6、應急演練目標

指檢查演練效果,評價應急組織、人員應急準備狀態和能力的指標。

7、通訊錄

指根據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制定的記錄關鍵演習人員通信聯絡方式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檔案

8、演練現場規則

指為確保演練安全而制定的,對有關演練和演練控制、參與人員職責、實際緊急事件、法規符合性、演練結束程式等事項的規定或要求。

9、演習評價

指觀察和記錄演習活動、比較演習人員表現與演習目標要求,並提出演習發現的過程。

10、演習發現

指通過評價過程,發現應急救援體系、應急預案、應急執行程式或應急組織中存在的問題。

11、不足項

指演練過程中觀察或識別出的應急準備缺陷,可能導致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不能確保應急組織救援體系有能力採取合理應對措施,保護公眾的安全與健康。不足項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予以糾正。最有可能導致不足項的應急預案編制要素包括:職責分配、應急資源、警報、通報方法與程式、通訊、事態評估、公眾教育與公共信息、保護措施、應急人員安全和緊急醫療服務等。

12、整改項

指演練過程中觀察或識別出的,單獨不可能在應急救援中對公眾的安全與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應急準備缺陷。整改項應在下次演練前予以糾正。兩種情況下,整改項可列為不足項:一是某個應急組織中存在兩個以上整改項,共同作用可影響保護公眾安全與健康能力的;二是某個應急組織在多次演練過程中,反覆出現前次演練發現的整改項問題的。

13、改進項

指應急準備過程中應予改善的問題。改進項不同於不足項和整改項,它還會對人員的生命安全、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視情況予以改進,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