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監管工作總結

五、全面清查市場,規範經營秩序

昆明市14個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了實行限用高毒農藥管理專項檢查計畫,組織市場巡查178次,抽查農藥樣品2400個,全市均未發現公開使用、銷售禁限用農藥情況,也未發現違規銷售高毒農藥的行為,進一步規範農藥經營市場秩序。

目前,昆明市發放農藥經營許可證970份,建立了全市監管網共享的農藥經營戶電子檔案和文書檔案。經營單位配備《農藥電子手冊》60餘套,《昆明市農藥管理系統軟體》70餘套,農藥經營過程中做到經營戶自查、執法人員抽檢、監管部門定期重查的農藥管理局面。

農藥經營管理實行全程追蹤管理,守法經營記錄入檔,與工商聯合推出誠信農藥店、農藥銷售放心店的大型宣傳活動。對違規的記錄入檔,年檢時將受到農業和工商的嚴格重複檢查,對嚴重違規者,同時依法取消《農藥經營許可證》和農藥《營業執照》。嚴格執行農藥經營人員上崗制度,合格者發放《昆明市農藥經營上崗證》500餘份。建立市內上崗證人員電子檔案,上崗人員在昆明市內可自由流動上崗。對上崗人員上崗證的使用進行檢查,對優良者實行信譽記錄。

六、普遍調查農藥使用情況,建立動態監測網。

全市開展農藥使用普查,普查面涉及15個鄉鎮,涵蓋18類76種作物,共300多種農藥有效成份,近XX個商品農藥,調查方法採用日記式記錄,通過農藥普查和普查結果的系統分析,對昆明市農藥使用情況和問題有一個科學判斷,為下一步農藥控制工作提供依據。

分作物區域設立農藥使用監測點,已建立糧薯、菜、花、果等七類32種作物農藥使用情況動態監測點47個,全日記式進行調查,每月統計分析,確定目前防治各種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使用的農藥品種和數量,制定農藥控制目標和關鍵環節,定期發布農藥使用動態趨勢10期,監控和指導種植戶科學套用農藥防治病蟲害,逐步形成昆明市農藥使用監測網。

七、引進、研究和推廣套用替代高毒農藥的技術。

不斷引進生物、物理、農業防治植物病蟲害新技術,試驗新技術在農田的套用方法,開展示範培訓,大面積推廣、取代高毒農藥,達到控制目標。

建設以村委會為單位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ipm示範村, XX年昆明市已有示範村54個。每個示範村連片建設1000畝以上,每個村成立ipm農民田間學校,引導ipm學員成立植保合作組織。設立“農藥銷售放心門市”,配備農藥投入品清查篩選電子設備,杜絕假劣、高毒農藥使用。將滅蟲燈設施、熏蒸器、防蟲網、驅避器、性誘器、粘蟲卡等物理滅蟲技術設施配套套用於示範區。配備機動、電動施藥器械,開展重大病蟲應急控制和統防統治。生物農藥示範,生物多樣性種植誘滅蟲害示範,建立滅鼠毒餌站。最佳植保技術規程組配實施,標準化生產,減少農藥施用量50%,防病蟲效果80%以上。降低成本30元/畝,蔬菜產品農藥殘留不超標,示範村帶動幅射全市無公害農業生產33萬畝。建立田間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池215個,防止對環境的再污染。

八、農藥事故和農殘處理

強調無公害農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無公害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農藥、化肥使用日記式記錄。縣植保站速測結果和國家省、市農殘檢測結果追蹤查尋並嚴肅處理,逐步杜絕農殘。設立舉報箱和電話,XX年處理藥害4起,處理舉報案2起,全年無農藥中毒事件。

農藥管理工作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才能不負眾望,達到保障安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