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工作總結

或改擴建場加強治污設施投入及達標驗收。保護畜禽養殖環境,緩解發展與環保矛盾,實現畜禽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目的。今年按照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要求,我們加強了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現狀調研,提出了至XX年廢棄物綜合治理意見,我市畜禽廢棄物綜合治理已被列入國家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總體方案,共爭取項目經費5900萬元,這對推動我市

養殖廢棄物治理,實現生態養殖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取得了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勝利。

XX年度,在市動防指的正確領導下,在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的通力協作和各鎮防治重大動物疫病領導小組的密切配合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的艱苦工作下,遵循“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防控工作方針,進一步貫徹落實“防、檢、監、消、控、殺”六大關鍵措施,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狂犬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㈠強化基礎免疫,提高動物對疫病的抵抗能力。

獸醫工作始終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在常年防疫的基礎上認真組織春防突擊活動和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疫行動。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結合常熟實際情況,拉網式進行防疫,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禽(畜)。堅持實行疫情日報制,全面了解防疫進度。全年共出動專業技術人員4194人次,輔助人員3851人次開展防疫工作,實防高致病性禽流感108.9372萬羽,使用疫苗74.9595萬毫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5.6844萬頭;生豬口蹄疫20.3653萬頭次,使用疫苗31.9875萬毫升;牛口蹄疫0.8942萬頭次,羊口蹄疫1.768萬頭次,使用疫苗3.861萬毫升;防疫豬瘟20.0305萬頭次;防疫雞新城疫89.4584萬羽次。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生豬、奶牛口蹄疫防疫密度100,豬瘟防疫密度95以上,雞新城疫防疫密度95以上,羊口蹄疫防疫密度90以上。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通過抗體監測有效保護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豬瘟等其它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密度也保持在95以上。

在全面做好防疫的同時狠抓防疫台帳和防疫責任落實制,層層簽訂防疫責任狀,實行養殖大戶防疫長效監控。防疫畜禽實行免疫標識制,全年發放豬標313240套,牛標4557套,羊標3000套。

㈡強化消毒滅源,嚴防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結合春防和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疫以及夏季“高熱病”防控,先後共下撥消毒藥物近9噸,及動物屍體袋、一次性口罩、雨靴等防疫物資,累計消毒面積達800多萬平方米。主要使用的消毒藥物有:抗毒威﹑新寶潔﹑消殺快、滅毒王、泡易泡、消毒王、生石灰、百毒殺、碘三氧。夏季高溫消毒滅源突擊行動,對全市畜禽養殖戶、交易市場、屠宰加工場所、農貿市場、畜禽運載車輛等進行“地毯式”消毒,不留死角,共用消毒藥物4900kg,消毒面積450.614萬m2,有效控制疫病的發生和流行,並在基層畜禽飼養、經營戶中造成了一種長期消毒結合夏季高溫消毒滅源的聲勢。

在今年生豬“高熱病”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共監測全市224個村,從8月12日起累計有11個村發病,累計發病863頭,死亡52頭。隨著“高熱病”疫情的逐年緩解,消毒成為防控疫病的重點工作之一,利用消毒達到殺滅病原,預防傳播的目的。

㈢加強實驗室監測,提高防疫水平。

充分發揮實驗室作用,加強實驗室工作,建立免疫抗體和疫情監測制度,按時按質完成國家疫情測報任務。對重大動物疫病防疫的效果定期監測,指導有效防疫,全年實驗室採集豬血清1365份,進行豬瘟和口蹄疫抗體監測;牛血清49份,進行口蹄疫抗體監測;雞血清686份,進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體監測;鴨血清260份、鵝血清151份、鴿血清30份進行禽流感抗體監測。

全年共監測豬瘟1365份,口蹄疫(豬、牛)538份,禽流感(雞、鴨、鵝、鴿)1097份,新城疫686份。

另外,通過對豬o型口蹄疫206濃縮苗和合成肽疫苗的小規模推廣試用,免疫後抗體監測表明用合成肽疫苗與滅活疫苗免疫後所產生的抗體水平差異極顯著。合成肽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水平高,且持續期長。為提高全市的口蹄疫防疫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㈣奶牛“兩病”檢測及處置

XX年對全市9個鄉鎮的奶牛飼養戶進行了兩次“兩病”檢測,累計檢測196戶,布病血樣6651份,檢出陽性牛302頭,陽性率4.5。結核皮試檢測7303頭,檢出結核陽性牛485頭,陽性率6.6。檢出結核可疑牛352頭,結核可疑率4.8。“兩病”陽性牛累計檢出906頭。(結核可疑牛按陽性牛處理)。

對“兩病”牛參照XX年本市“兩病”陽性奶牛及“兩病”同群牛處置的成功經驗,具體主要精神是先易後難、積極穩妥、逐步推進,每無害化處置一頭陽性牛,市、鎮政府各補貼1500元計3000元/頭。全年處置“兩病”陽性牛770頭,陽性同群牛1212頭,取消養殖戶(點)61戶,合計淘汰1972頭,使全市奶牛養殖戶從原來的130戶減少至69戶,規模養殖進一部得到提升。

㈤國家測報站工作

國家動物疫情監測網常熟測報站充分發揮其國家級疫情測報站的功能和作用,做好本地區奶牛兩病、豬病、禽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調查。利用金標試紙進行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豬瘟抗體、藍耳、圓環抗體、偽狂犬抗體、細小抗體、弓形體抗原的快速診斷。準時上報各級畜牧獸醫部門,為全省、全國的養殖、疫情等情況提供真實可靠的基層數據。

㈥開展項目

XX年市站順利完成了省農業三項工程《禽流感—新城疫重組二聯苗的推廣》項目的總結工作、正在實施《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對豬瘟免疫效果的影響》項目及三項工()程《生豬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示範》項目。

今年的獸醫工作是不平常的一年,整個隊伍經受了考驗,禽流感、口蹄疫、豬鏈球菌、雞新城疫、狂犬病、豬瘟、奶牛“兩病”等疫病防疫、普查工作緊張有序開展,有突擊性的,也有常年性的,戰役是一個跟著一個,在人手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出色地完成了疫病防控任務,大大鍛鍊了隊伍,提高了素質。圓滿的完成了市政府年初制訂的目標。

三、動物防疫監督工作。

今年是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規範年,也是全面貫徹執行新《動物防疫法》的一年,為了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我站及時調整工作部署,根據部、省、市具體要求,積極開展動物防疫監督工作。

㈠加強法律法規宣傳與隊伍建設。

1、著力宣傳新《動物防疫法》,向畜禽養殖戶等發放宣傳冊1000份,對全市100多名執法人員舉辦《動物防疫法》培訓班,為提高執法人員執法水平,組織執法人員參加了市府法制辦舉辦的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並全部通過考核。

2、全面建立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人員的電子檔案,逐步完善“兩員”檔案,對執法人員實行年度百分考核制度。

㈡加強對規模動物養殖場、生豬定點屠宰場、活禽批發市場的監管。

1、指導規模養殖場建立養殖檔案,並簽訂動物防疫責任狀,統一製作防疫監管責任人及畜禽養殖場防疫管理制度公示牌,掛在規模養殖場內。

2、和各生豬定點屠宰場、活禽批發市場簽訂了動物防疫責任狀。

㈢強化產地、屠宰檢疫工作。

實行動物檢疫申報制度,設立報檢點,報檢點掛公示牌,公布報檢電話等信息,建立報檢紀錄台賬,嚴格到點到場檢疫制度,嚴格查驗免疫檔案、檢查免疫耳標佩戴情況,嚴禁應免而未免生豬和染病生豬出欄上市。嚴格實施生豬宰前、宰後檢疫工作,加強憑證進場管理,嚴格執行檢疫操作規程,按規定填寫和出具檢疫證明,並監督生豬定點屠宰場對病死豬及有害肉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實保證上市豬產品衛生安全。全年產地檢疫覆蓋率達100,1-11月份產地檢疫生豬17.5萬頭;定點屠宰檢疫開展面100,屠宰檢疫受檢率達100,1-11月份屠宰檢疫生豬36.8萬頭,檢出病豬59頭,全部作無害化處理。

㈣加強動物診療市場管理。

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認真學習《動物防疫法》,明確診療管理的要求,堅決取締無證經營、無證行醫行為,對有診療許可證但不按相關規定經營的進行限期整改,通過集中整治,規範管理,促進診療機構改進服務、提高診療水平,保障動物診療活動有序開展。

㈤加強“瘦肉精”殘留尿樣檢測。

堅持對每一批(車)外來屠宰活豬及本市百頭以上規模豬場進行“瘦肉精”殘留尿樣抽檢。對外來生豬抽檢陽性的,同群豬作全部退回原籍處理。1-11月份共抽檢外來豬1424批13418份,檢測出陽性豬59批321份樣本,陽性同群豬6561頭全部作退回處理;本市規模場共抽檢419戶5356份,未發現添加“瘦肉精”現象。

㈥加強對動物產品流通的監管。

規範城區5個大型超市、3個羊肉批發戶、5個醃肉加工場所的經營行為,建立健全動物產品索證登記台賬,做好冷庫的各項管理工作,並經常性開展日常督查工作。

㈦加強對奶業的監督管理。

針對今年發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我市統一部署立即行動,對20頭以上的51戶規模場的原料奶及對8個集奶站原料奶進行了採樣送檢,共送檢原料奶224份。同時在市農林局統一領導下,加強了對奶牛養殖場所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抽樣送檢,共送檢飼料樣本50份,未發現含有三聚氰胺原料奶和飼料樣本。

㈧做好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工作。

根據新的《動物防疫法》,修改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核發證工作流程圖,調整了發證對象,由原來的十大場所調整到四大場所,1-11月份核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48份。

㈨依法查處違法案件和處理各類舉報。

在辦案中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式,結案後,承辦人員認真整理、裝訂好案卷材料,按順序填寫卷內目錄,並呈送負責人簽準同意結案後,歸檔保存。今年1-11月查處違法案件5起,經濟處罰8430元,沒收處理病害豬肉品4200kg。全年受理各類舉報6起,都進行了及時處理。

四、實施科技興牧,提高為農服務能力。

一是開展科技立項。XX年度有5個科技項目通過立項並正在實施,它們是《XX年生豬標準化建設》項目、省《生豬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項目、省級高效農業《優質家禽產加銷一體化建設》項目、省三項工程《生豬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示範》項目、市科技局《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對豬瘟免疫效果的影響》項目。通過立項,能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並能總結技術路線和生產工藝加以推廣。同時,注重同南農大、省農科院牧醫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

二是開展技術培訓。隨著畜牧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加強對科學、安全、高效、成熟技術的推廣套用已成為必然。我們制訂了有關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全程質量監控。積極引導培育新的基地進行無公害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開展了“幫扶結對”、“文化科技三下鄉”、“午間風”節目、“初春訪農”、“聯繫專業大戶”等形式深入基地、村委會開展技術培訓,普及實用新技術。開展各類培訓講課20多次,受課專業戶3000多人次,參加部、省、蘇州市組織的有關培訓和比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技能,提高為農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