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鐵路運輸契約

因此,對於託運人、收貨人過錯必須附以嚴格條件其目的是預防損害風險的發生。在審判實踐中我們不難以發現,鐵路貨物運輸誤交付糾紛的發生,往往是鐵路運輸企業的工作人員沒有仔細核對收貨人的身份,對待工作不嚴肅,粗心大意,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運輸企業無疑要承擔責任的,通過法院對鐵路運輸契約的審理,既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又促使鐵路運輸企業加強工作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實踐中還有另外一種誤交付值得我們注意,也就是承運人利用企業管理體制不規範利用契約造成誤交付,或承運人與其他法人單位簽訂代理交付協定,因代理法人的過錯而發生的誤交付。這種情況顯然不是承運人免責的事由,在這種情況下,承運人是應當承擔責任的。但如果承運人對代理法人的選任並不存在過錯,在貨運契約中收取的也是正常的運費,那么根據契約法的規定,其中通常包含兩個訴訟,一個是賠償訴訟,一個是追償訴訟,在實踐中,承運人作為被告時,往往會請求將有過錯的代理法人追加為訴訟當事人,應該說這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法庭上,通過三方當事人的審理,往往起到了簡化訴訟,解決糾紛效果。

二、鐵路貨運契約損失法定賠償

當事人沒約定賠償額,貨物在運輸中發生毀損、滅失,就必須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來確定承運人的賠償責任,而承運人的責任限制主要就是體現在法定賠償中。如本院審理貨物滅失案件中,原告在發貨單寫的是勞動保護品名,但所發貨物是每件價值萬元的皮夾克。《鐵路法》規定了限制額賠償和按照實際賠償的原則,即承運人法定賠償額最高不得超過國務院主管部門規定的賠償限額。其次,審判中,對貨物損失額的計算是按照起運地或託運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其法律依據一是《鐵路貨物運輸契約實施細則》第18條及鐵道部、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物價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布的《貨物運輸事故賠償價格計算規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4)25號《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貨物、包裹、行李的賠償價格按照託運時的實際價值計算”。

筆者認為,鐵路法規定限額賠償原則其合理性是國際公識的。主要依據是民法上的公平原則,目的是合理分擔運輸風險。但對於貨物損失額的計算按照託運時的實際價值計算,就有損害託運人利益的可能,因為《契約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契約義務或者履行契約義務不符契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相當於因違反契約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該條款的要求,承運人承擔的實際損失賠償額應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契約履行後可獲得的利益。那么,貨物實際損失的計算就不應以起運地的市場價格計算了,而應以到達地或者應以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契約法》第312條對這個問題也作了原則性的規定,既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依照契約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仍不能確定賠償額的,按照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壟斷的局面已經被打破,諸多的行業保***規並不符合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規則,鐵路運輸行業作為經濟主體,其參與激烈的運輸市場必須遵循有關的競爭規則。在當前,提高服務質量和“售後服務質量”就是鐵路運輸企業提高運輸質量的唯一的途徑,提高服務質量就是要按照約定或法定的方式認真履行運輸契約,而提高“售後服務質量”就是要保證違反契約後給予對方當事人合理的賠償,讓對方當事人充分相信鐵路貨物運輸是安全可靠的,從而提高鐵路企業的信譽,贏得更大的運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