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光榮,我是一名教師

教師的幸福,不在於鮮花,不在於財富,在於點燃青年一代的知識與智慧之光,在於莘莘學子們獲得了鮮花、獲得了財富、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就是教師最大的人生快樂,這就是教師值得驕傲的地方。

——題記

記得,XX年的夏天,我站在南京師範大學的門口。高聳的大門樓,壯闊的敬文圖書館,宣誓著:從今天起我成為一名平凡的師範生,即將成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平凡,但壓抑不了我內心的熱潮,擋不住青春的熱情。我告訴自己,我走進南師,意味著我離三尺講台更近,我的夙願即將實現。

記得,XX年的夏天,我回到了高郵中學,開始了我的教師實習生活。那一刻,我激動又興奮。實習為期兩個月,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師這個職業牢牢牽動了我那顆年輕的心。我深深的被所識的老師的儒雅、大方、從容、知性以及對學生所表現出的仁愛、慈愛、博愛和關愛打動著,內心深處涌動起一種從未有過的豪邁感和立志要奮鬥在教育事業上的壯志雄心。

記得,XX年的夏天,我來到了邗中,踏上了工作崗位,站在了屬於自己的三尺講台。那一天,我告訴自己,我終於擁有一處可以耕耘的土地。我要用恆心去翻犁,要用熱情去播種,要用愛心去培育,要用耐心去收穫。

記得,XX年的夏天,我得知我即將離開自己第一屆學生,心裡不是個滋味。但是獲知那些孩子比我還要難受時,我明白了,一年裡我收穫大於自己的付出。那一刻,我更深的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感來源於自己的學生。時常想起和孩子們相處的一年裡發生的每件難忘的事情。想起孩子們在我生日那天,滿講台的禮物;想起孩子們在我失聲的日子裡,送來的含片;想起孩子們得知我對粉筆過敏,送來了護手霜;想起孩子們覺得我太累,偷偷幫我批作業;想起我心情難過時,孩子跑過來問我“老師,您怎么了”;想起孩子在我被他們氣哭時,爭著跑過來安慰我向我道歉;想起孩子們在春遊時,給我帶去吃的東西;想起孩子們見到我時,紛爭著向我問好;想起……和他們相處的一年,我竟有那么多值得回憶的故事,內心充釋著滿滿的愛,滿滿的幸福。這一刻,我好想告訴所有人,選擇教師,我義無反悔;這一刻,我想讓所有人,一起與我感同身受,感受著,教師這一職業帶給我的幸福。

如今,我接手了初一(4)班,成為了班主任,這是對我極大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我用心用愛去經營班級,我依舊會滿腹自豪,滿腹幸福。當聽到家長對我說,孩子現在在家主動做家務了;當聽到家長對我說,孩子現在做作業態度變認真了。我就感到很滿足,很幸福。儘管這些是很細微的變化,但是肯定了我的工作,難道我不為之感到欣慰,感到幸福嗎?幸福就是這么簡單,一件小事,微不足道,但是詮釋著所有的愛。教師的愛,愛在小事;學生反饋的愛,也是愛在小事。

著名導演張藝謀曾拍過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這部為他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獅獎以及其他各項大獎的電影,取材並不似好萊塢大片般驚天地泣鬼神,只是些平凡到微乎其微的故事——在貧窮的河北農村一個國小,校長找來了13歲剛國小畢業的魏敏芝代課。魏老師為了履行“一個都不能少”的職責,不惜領著一班學生去搬磚塊賺取一點車費再投入茫茫人海輾轉尋找去城裡打工的學生張慧科。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不是師生間一唱一和的生動場景,也不是集體搬磚賺車費的團結,而是魏老師抱定“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的信念和負責到底的一系列體現高尚師德的行為!我想:若不是她的堅持,失去的將不止張慧科一位同學!電影中的魏老師學歷很低,卻真的教育並感化了許許多多的人。張藝謀的聰明之處在於以小見大,正如特雷莎修女所感嘆: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用愛去做小事,卻鑄就了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