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教師徵文:那水,那山,那群笑靨如花的孩子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生平最敬佩的就是山水,也常借山水來詮釋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以及仁愛之心,更希望憑水之柔韌與浸潤之功以及山之仁厚與豁達之容來哺育身邊一屆屆的學子,讓他們盡享學習這件愉悅的事,期待孩子們笑靨如花……

那水,奔流到海不復回!

至始至終,水生來就有其明確的總方向——大海,它也能在具體的流動過程中,主動尋求合適的方向、方法,憑藉它的柔韌,貌似柔,實則剛,隨機應變,時而蒸汽,時而霜雪,時而液體,從不怨天尤人,從不感慨多舛,總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從容面對,彰顯傲人的風姿:經沙土則滲流,碰岩石則濺花,遇斷崖則下垂,逢高山則繞道,匯涓涓細流成滔滔江河,最終成就茫茫海洋!誠然,教師面對課改新形勢,更要堅定自我的理想信念,把握努力與奮鬥的總方向,在日常的學習與實踐中,主動出擊,尋求具體、合適的前進路徑:如,在教學觀念上,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同儕互助觀以及師生平等觀;在教學行為上,變教師的“教”中心為學生的“學”中心,從偏重教學結果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從偏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轉變;在教學方法上,走出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嘗試合作、探究、創新以及學習小組建設,為營造生態型課堂而思變。只有通過對前進方向的主動求索,教師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堅定理想信念,從而培養出主動、健康、全面發展的一代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那山,拔地擎天顯崢嶸!

拔地擎天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氣勢。教師的魅力集中表現於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上,這種內在的美,通過三尺講台,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成長;教師倘若缺失了這種美,不容易引起孩子的關注,不容易產生源自內心的欣賞,更不容易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傳承,因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傳道,不僅要傳學問之道,更要傳為人之道;授業,不僅要傳授學業,更要催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解惑,不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個體的特殊之惑。持仁愛之心,關愛學生,應置道德情操於首位,只有關愛學生,才會認真備課、上課;只有關愛學生,才會有責任心、事業心;只有關愛學生,才會拋開一切名利,為孩子牽腸掛肚,忘記自我;只有關愛學生,才會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乃至發展學生。教師才能用純淨的心靈、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浸潤學生,去喚起學生的自信、自尊、自強,築起孩子內心深處的崔嵬大廈。作為教育者,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成為一桿言行一致的標尺,成為一面表里如一的透鏡。

那課堂,笑靨如花溢自信!

將教育理念內化成教學行為,是廣大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關注學生,將學生作為自己教學的出發點;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將反思作為自己每日教學常規的必修課;需要我們不斷關注細節,將細節作為“四有”教師的基本視角;需要我們不斷提升實效,將教學實效作為自己教學的落腳點……,培訓時的感悟深刻,我們不要;觀摩時的感覺良好,我們也不要;公開課的感動萬千,我們更不要。我們要的是,回歸課堂,學生感覺很好,學生學有所獲;我們要的是,課改之路,可以彎曲,但目標必定向前;我們要的是,課堂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孩子盡享學習之愉悅,綻放自信之笑靨……

那水,那山,那群笑靨如花的孩子,需要我們假以時日,需要我們日積月累,需要我們畢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