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鄉工作總結

一、六類示範基地建設全院圍繞科技服務工作,實施“百千萬科技成果示範工程”,重點抓好深州市優質小麥、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範基地;饒陽、阜城蔬菜生防示範基地和景縣節水示範等基地。全院建立百畝試驗田塊15個,累計面積1066畝,千畝示範方31個,面積16450畝,輻射示範36萬畝。其中:

冬小麥新品種示範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觀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為主體品種,建立三級示範區。在省內建立示範基地20個,面積16940畝,省外示範基地37個,面積17.4萬畝。

本院試驗站核心示範區,衡觀35面積 60畝,衡5229面積20畝,衡136、衡216面積各8畝。中心示範基地8個,示範面積4900畝。其中:衡觀35在深州榆科鎮、喬屯鄉示範2100畝;衡5229在深州、武邑示範1800畝;衡4399在深州護駕遲鎮前營村示範1000畝。

玉米新品種示範基地 在深州市建立玉米新品種衡單311、衡單6272和金秋963示範基地總計2810畝。其中:衡單311在深州市前營示範230畝,平均畝產665公斤,突出表現結實性好,抗病蟲;衡單6272在深州市榆科示範580畝,平均畝產685公斤,表現結實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蟲;示範區採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示範面積1000畝,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種示範基地建設百畝以上示範田3個,當年總計示範面積740畝。主要以棉花新品種衡棉4號及豐產高效栽培為核心技術,同時結合青刈黑麥示範推廣。在冀州市小寨鄉皮村建立高效農業核心示範區100畝,在武強北代鄉西劉堤村、故城坊莊鎮呂疃村建立核心示範區300畝。建立棉草連作棉花中心示範區3000畝,向周邊輻射推廣1萬畝。

牧草新品種及高效種植示範基地

與奶牛養殖小區結合,開展飼用黑麥、小黑麥、高丹草新品種與林草間作模式示範,飼用黑麥、小黑麥與高丹草一體化種植模式。分別在深州護駕遲、鳳凰池;桃城區鄧莊;景縣龍華;邢台巨鹿;遷安市楊各莊鎮羅寨村落實高丹草500畝;飼用黑麥、小黑麥430畝。

蔬菜生防技術示範基地 建成市縣級示範基地6個。其中饒陽3036畝、阜城1503畝、武強486畝、省內其他地區2096畝,總計示範7121.8畝。示範基地均採用放風口裝置防蟲網防蟲技術;套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和煙粉虱;食蚜癭蚊防治蚜蟲等生物防治技術;熊蜂授粉技術;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術防病促產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綜合技術措施。

測墒節水灌溉示範基地 分別在深州護駕遲和景縣青蘭鄉建立了以衡觀35品種為主的小麥、玉米節水高產集成技術示範基地,在景縣建成“小麥、玉米節水高產集成技術”萬畝示範方。

二、科技服務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種、新技術核心示範區31個,示範面積16450畝,輻射示範面積涉及359960畝。舉辦規模大小不等的技術培訓57場次, 發放技術資料94300份,受訓民眾16120人次。利用各種媒體宣傳33次。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13次,觀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專項工作贏得社會贊同

針對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員及時行動,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從春節期間開始對旱情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制定相應管理措施,並在2月10日前將各項措施印成明白紙發放到各示範戶,現場指導1500多人次,培訓縣技術人員、鄉村幹部、農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萬多份,接受河北農民頻道、經濟日報、科技報、農民報、河北日報等採訪10多次,新聞報導10多次,同時給河北電視台、河北科技報、衡水電視台等各新聞媒體輸送了抗旱技術資料,為農民科學抗旱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