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政府工作總結

XX年初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並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項目建設年”為契機,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攻堅克難,埋頭苦幹,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截止九月末,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6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5.2億元,同比增長10%;第二產業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20.5%;第三產業完成10.8億元,同比增長18 %。全口徑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228萬元,同比增長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同比增長8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070元,同比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8億元,同比增長20.7%。

一、工作運行特點及主要做法

(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著力提高農業效益

年初以來,我們努力克服春季持續低溫和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穩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了農業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預計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9.2億斤,同比增長12.2%,實現了大災之年不減產的工作目標。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住中央出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步伐,重點抓好柳河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白楊木水庫二道壩渠首改造,人畜飲水解困、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流域治理、扶貧開發、優質糧食產業化基地等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7361萬元的三個土地整理項目全部竣工;31項227.7公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投資XX萬元的香磨山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四期和投資500萬元香磨山灌區末級渠系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全縣新打抗旱井426眼,新建抽水站12座;全縣共落實水稻大棚育苗小區62處,新增標準化水稻育苗大棚2235棟;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爭取水稻全程機械化工程項目,新增農機具 470台,田間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加強生態綠化建設,綠化村屯40個,全民義務植樹72萬株,培育森林5萬畝,有林地面積增加1.5萬畝。今年7月,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通過國家驗收。

二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增加投入為重點,推進試點村建設,鞏固和提高試點村建設水平,實現試點村面貌有較大改觀,農村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加大了試點村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更多村主動參與開展新農村建設。目前,我縣共有13個試點村開展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已建設完成白色路面61公里,綠化植樹6.4萬棵,新建鐵柵欄2.4萬延長米。新建村辦公室5所7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動廣場6處8000平方米,組建了農機、畜牧、種植等32個專業合作社。重點實施7個鄉鎮15個貧困村道路、橋樑、飲水、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民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三是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堅持一手抓抗災奪豐收,一手抓農民工轉移。建立健全勞務輸出機制,實現由無序輸出向有序輸出轉變。以與省、市農委,省、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聯手舉辦的“抗災害保增收,送崗位促就業”為主題的勞務對接會為依託,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強化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實現由體力輸出向素質輸出轉變,增強就業能力;截止9月末,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4.1萬人,落實用工崗位1800多個,實現勞務收入1.88億元。

四是以畜牧業發展帶動特色經濟開發。針對養殖業發展態勢,廣泛進行調研,在規模養殖上尋求突破點,在品種改良上做文章,在動物防疫、科學飼養上打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穩牛增豬促家禽,不斷提高養殖業效益。大力加強畜牧專業村屯建設,全方位予以支持,調動廣大農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畜牧業收入大幅度提高,品種改良更上一層,規模養殖取得突破,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畜牧業發展呈現強勁之勢。目前,已經建立各種專業養殖小區4個,新組建養殖業合作社4個。發展各類專業示範村 11個,專業屯42 個。全縣黃肉牛飼養量達到9.6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12.7萬頭,禽類飼養量達到200萬隻。特色經濟不斷壯大。全縣共發展食用菌200萬袋、紅松果材兼用林4萬畝、五味子5000畝、刺五加3300畝、名優漁類養殖達到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