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員待客禮儀規範

(2)饋贈紀念品也是一門學問,有觀禮者時,禮物面要對著觀禮者,沒有觀禮者時禮物面則朝向貴賓(禮物面是指包裝的正面)。

3.饋贈原則

(1)注重情意

注重情意,是饋贈禮品應遵循的首要原則。饋贈的禮品是情意的載體而不是商品,商品的價值反映在價格上,而情意無價。饋贈禮品的時

候,有些人認為禮品的價值越高,就越有意義,越能表達饋贈者的深情厚意。其實,這樣做是把饋贈的禮品金錢化、商品化了,與饋贈的本意相悖,往往弄巧成拙,讓人懷疑饋贈者的動機。價值昂貴的禮品,不見得表示真情實意,微薄的禮品不一定不成敬意。俗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正是強調了禮品的情意性,淡化了禮品的功利性。總之,饋贈禮品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禮品能否表達饋贈者的深情厚意、真情實感,絕不能把禮品庸俗化,當作交易的籌碼。

(2)注重風俗

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在風俗習慣上各有特色,饋贈禮品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異,了解對方情況,儘可能隨俗,避免觸犯對方的禁忌,否則容易弄巧成拙,事與願違。

《禮記》上說:“禮從宜,使從俗”。意思就是禮尚往來,貴在適宜。如果給健康的人送藥品,給老年人送鍾,給新婚夫婦送傘,給異性朋友送貼身衣物,給回族朋友送豬肉,給法國人送核桃,必然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3)恰如其分

選擇饋贈禮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贈者身份地位,要恰如其分。

太貴重的禮品會使受禮人不敢接受,或者忐忑不安,甚至會引起“重禮之下,必有所求”之感。當然,如果禮品太不值錢太不精緻,受禮人會覺得受到了輕視,“君子之交淡如水”,饋贈禮品的關鍵在於得體,恰如其分的饋贈可以產生有利於社會文明的良好效果,也有助於加深接受雙方的友誼感情,而不得體的饋贈卻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