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樹節的三大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9年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XX年的植樹節主題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一

每到3月12日植樹節,大家總會揮汗如雨地大植、特植樹木,可是你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嗎?

我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 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二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中國植樹節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 “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三

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於北平,1929年移靈柩於南京紫金山,1930年國民黨政府曾定3月12日為植樹節。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