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中國夢徵文(三篇)

他們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就是因為有著許許多多的他們才有了今天的中國。雖然我只是一棵樹,一顆不起眼的樹,我不想只是憧憬美好的未來,我想看到實實在在的中國:xx年中國發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xx年在北京舉辦的舉世矚目的第29屆奧運會……這一切都已不止是夢了,還有更加美好的夢等著我們去實現。雖然窗子裡坐著的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她和她的同學們是懂得自己肩上的擔子的:每天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業、骨肉同胞遇險受災會伸出援手儘自己綿薄之力、自願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迎接青奧、展現中國作為己任。

中國夢在昨天的回顧、在今天的發展、在明天的暢想中!中國夢是一個需要所有中國人一起去“編織”的夢!

暢想中國夢徵文之三

25xx年前,那是禮崩樂壞、戰火紛飛、道德失序的春秋戰國。有一個叫孔丘的中國人,他懷揣著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夢想,奔走在列國之間。他明知世道艱難,明知夢不可真,卻依然開館授徒,周遊列國,執著地走上自己力挽狂瀾的逐夢生涯。他陷於困厄而不屈,遭遇譏諷而不撓,坐盡冷板凳而不悔,輾轉顛沛如喪家犬,卻不墜青雲,窮且彌堅。孔丘的夢如皎皎日月,照亮了中國後來者前行的夢途。

沿著他的指引,屈原上下求索苦吟《離騷》,木蘭女扮男妝替父從軍,司馬遷慘遭宮刑而著《史記》,文天祥留取丹心照耀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林則徐虎門銷煙無欲則剛,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周樹人“我以我血薦軒轅”,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救濟糧,莫言策馬揚鞭卻謙虛踏實獲得諾獎……循著這條坎坷的逐夢之路,多少中國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咬定青山,一路長驅,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枯榮浮沉,寵辱不驚。

多少先賢前赴後繼譜就不朽詩篇,多少聖哲敢思敢當流傳千古智慧,多少人民熱血揮灑鑄就萬里長城。悠悠歲月,大浪淘沙,先人的追夢,形成了長風浩蕩、厚德載物的歷史文化長廊,昂揚起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樑。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這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靈魂與風骨,這是全人類的精神家園。

歲月更跌,滄海桑田,歷史走進了21世紀的今天。如今的中國,如一頭醒來的巨龍,昂首闊步,騰空欲飛。而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其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燭照古今的氣魄,以其字字珠璣、珠圓玉潤、精緻耐嚼的優雅,以其氣象博大、吞吐八荒、海納百川的胸懷,以其入理入心、充滿哲思的智慧,以熔鑄於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錚錚鐵骨、民族氣節,正逐步走向世界,擁抱世界,她正在逐步被全人類所喜愛、接受、認同,並給予全人類無限地啟發。而另一方面,在中國,近代狂飆巨瀾,矯枉過正,打倒“孔家店”,埋葬“經子典”,傳統式微,根脈幾斷。新時期,市場大潮,舉國言商,社會轉型,價值失序,誠信缺失,啟蒙乏力,應試教育讓無數孩子淪為考試機器。肯德雞、麥當勞、哈里波特讓孩子們津津有味;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成了慰籍童心的夥伴,活在快餐文化中的孩子們已成了知識的單面人,文化的空心人,情感的橡皮人。而我們的教育卻也在一點一點地把祖先留下的有點疤的饅頭扔掉,眼巴巴地看著人家手裡的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