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學習心得體會

乃至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聚集民族精英,探索民族解放,由小及大,拉起隊伍,星火燎原,誓要砸爛舊世界,建立新政權,不怕犧牲,克服千難萬險,鳳凰涅磐,建立起新中國。至此,一切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宣布廢止,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轟然倒塌,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成為完全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走出了一條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輝煌道路。

新中國的建設也經歷了許多的波折,從改革開放始,解放思想,探索新的發展道路,經濟成長加快,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進程。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1xx年的發展道路,於xx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回望改革開放之路,應該說中國抓住了世紀之交的發展機遇,首先使中國成為了製造大國,成為了“世界工廠”,各種產品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徹底告別了物資匱乏的年代。各類出口型工業的興起,也大大增加了國家的外匯儲備,與西方國家接二連三地出現虧空型經濟危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建大型工程的能力突飛猛進地增強。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廬山地震,近五年中國遇到了這三次超過七級的地震災害,國家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搶救災區、建設災區,並在財力上做到胸有成竹,沒有傷及國家財政的根本,並形成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進一步增強了中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現階段,中國建成和在建的大型工程有: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國家高速公路網、國家高速鐵路網、各類跨海大橋及鑽山隧道等等,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展現了中國日益增強的資金優勢和現代化建設能力,也展現了社會主義國家聚集力量的制度優勢,同時也成就了一批大型現代化龍頭企業,為進一步走出國門投資國外、謀求更大發展積累了技術、鍛鍊了隊伍。

中國的改革開放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尤其首先解放了數量龐大的農村勞動力,使中國加速走上了工業化道路,無論對中國社會還是對世界局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對外交流,勤勞的中國人民以辛勤勞動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的能力超強而不容置疑,吃大苦、耐大勞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應是當前和今後長期的經濟發展的重點,用財富積累換取先進生產技術的進一步開放形式對我國是最有利的,並在此基礎上自我創新。科技進步和製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國家實力。美國所謂重返亞太戰略妄圖遏制的就是尖端科技及尖端製造能力還不夠強大的中國,妄圖遏制的就是此能力進步的速度,並在此妄圖下接連並且還會繼續在中國周邊製造事端,妄圖干擾、減緩甚而中斷中國崛起進程。因而,科學技術尤其國防科技的進步是中國夢實現的重要保障,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以大漠烽煙、以智殉國的林俊德將軍排頭,以挑燈看劍、鑄我吳鉤的羅陽收尾,展現了國防科技戰線愛國人的報國情懷和豐功偉績,也必將激勵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其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加速國防現代化步伐。中國夢實現的另一重要保證是社會穩定。一方面是公平正義,公平就是得到應該得到的,正義就是實現公平而應有的公眾意識和社會輿論,而公平會因個體認識的不同產生結論的顛倒,諸如人民來信、人民來防絕大多數就是此種情況。公平是靠公眾認可的規則來支撐的,這在利益分配上尤為重要,既要加強公民教育,提高公心素質,又要制定絕大多數公眾認可的規則並依照執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關鍵。另一方面就是既要嚴厲打擊諸如販賣人口等黑惡勢力以及諸如地溝油等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行為,又要切實治理諸如腳踏車、電動車極易丟失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給人民民眾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第三方面就是教育,中華文明是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高度發達的史前文化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唯一歷經五千年延續至今的古代文明。在當今的歷史大潮中,中國的思想家、教育家應充分汲取祖先的文明成果,吸收當今世界的先進文化,錘鍊新思想、新境界,繼續發揚壯大中華文明內涵,激勵大眾,走出“餓則多思,飽則少念”的思想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