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偉大中國夢徵文(2篇)

從汶川到蘆山,波瀾壯闊的實踐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一切為了人民,緊緊團結和依靠最廣大的人民民眾,就一定能凝聚起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中國力量。“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乾”,“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家園”……從“5·12”到“4·20”,從汶川到蘆山,災區人民發自肺腑打出的標語,彰顯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倒下的是廢墟,站起來的是堅強不屈、大寫的人。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方能擰成一往無前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人民民眾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從汶川到蘆山,推進抗震救災、恢復重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過程,就是尊重人民民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民眾首創精神的過程;就是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民眾,最大限度地把人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發揮出來的過程;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過程。這種力量,來自最廣泛的團結。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喊響萬眾一心、共渡難關,團結就是力量。5年間,四川先後經歷的兩次大地震,給災區帶來了巨大傷痛和重大損失。同時,我們正處在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複雜、突出,在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層面,還存在一些不穩定、不和諧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高效推進抗震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更加積極地解決廣大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加注重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更加妥善地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如是,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才有最深厚的民心、民意、民智、民力基礎,才能一路攻關奪隘、無往不勝。

從汶川到蘆山,在極其特殊、極其嚴峻的考驗中,我們穿越災難,共克時艱,共築夢想,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從戰勝“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到抗擊“4·20”蘆山強烈地震首戰告捷,四川經受了極其特殊、極其嚴峻的考驗。但是,四川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四川發展的根基沒有動搖。推動四川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沒有削弱,而且不斷增強。我們要把“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統一到瀘州砥礪奮進的思想認識上來;統一到欠發達是瀘州基本市情,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上來;統一到瀘州發展不平衡,需要實施“著力六個突破,力爭四年翻番”“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部署上來。黨的十八大以來,xx總書記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願。“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9000萬四川人民的夢,更是500萬瀘州人民的共同期盼。作為瀘州人民的一員,瀘州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為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站在新起點,譜寫“中國夢”瀘州篇章,是我們必須回答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每一位nn人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