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自查報告

(二)突出監督重點部位和領域,強化監督的綜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點對象。明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切實樹立“一把手”的監督意識,是實施黨內監督的重點,也是落實黨內各項監督制度的關鍵。二是突出重點部位和領域。雖然目前腐敗現象已經滲透到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要緊緊抓住易於滋生腐敗的重點環節和部位,突出強化對掌握人權、財權、物權的管理部門,實行無縫監管的運作模式。加強崗位內部的制約機制建設,制定必要的權力運行程式,形成互相制衡的權力格局。三是突出重點事項。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心、民眾關注、容易出現問題的重點事項,如基建投資項目的立項和建設、大額度資金的管理使用等,設立專門監督機構,抓住關鍵環節,明確監督內容,確保對重點事項的有效監督。

(三)健全監督制度,構建監督的長效機制

1、完善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通過有效實施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後查處,最大限度地防止選拔任用工作中出現錯誤偏差。

2、健全集體議事制度。嚴格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凡屬重大決策、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經過集體討論決定,不準個人或少數人專斷。

3、堅持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制度。領導幹部應向黨組織如實報告個人的住房調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職務變動、個人財產和收入、個人從事經營活動情況等重大事項,自覺接受黨內監督。地方紀委和組織部門要定期對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情況進行審核,對隱瞞不報的,除嚴肅批評外,還要給予必要的組織處理。

4、完善述職述廉制度。規範述職述廉的內容,每年根據上級、同級紀委廉潔自律的要求,結合民眾反映的疑點問題、關心的焦點問題,確定具體的述職述廉內容。以請納稅人或有關方面的代表對地稅幹部現場提問、質詢的方法,要求地稅幹部現場答題、加強述職述廉測評結果的運用,擴大評廉結果的反饋範圍,保證民眾的知情權,促進述職述廉監督作用的發揮。

5、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凡是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凡是容易出現以權謀私、滋生腐敗、引發不公現象的事項,都最大限度地向黨員和幹部公開,增強政務公開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監督資源,形成監督的整體合力

1、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組織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地稅紀檢監察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強化其他部門的監督職能,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齊抓共管,形成監督合力的良好勢頭。

2、發揮民眾監督的作用。在繼續充分發揮特邀民主監督員作用的基礎上,全面構建廉政預警機制,發揮民眾監督的作用,提高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主動性。發揮當地紀檢、監察部門投訴舉報中心和民主評議機關活動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預情信息,及時發現和解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腐敗問題。

3、發揮其他監督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新聞輿論、審計、財經等部門對地稅幹部的監督,實現內外監督結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稅幹部的現實表現,使廣大地稅幹部始終處於多層次、多角度、網路型的內外監督之中,形成立體化監督的態勢。

(五)完善監督體制,提高監督的內在權威

加強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對下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領導。完善現行的反腐敗領導體制,探索建立紀檢監察部門實行系統上級管理的體制,不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和制約,保證紀檢監察部門相對獨立地實施監督檢查工作。抓緊建立紀檢監察部門向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情況的制度,明確報告的內容、報告的時限以及責任追究辦法,發揮下級紀檢監察部門接觸多、信息靈的優勢,取得監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則要從幹部任免、人員編制、業務培訓、工作考核考評、經費管理等各方面,加強對下級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