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市級綠色學校自查報告

(二)依託課堂、強化滲透

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基本途徑在課堂。

1、增強教師的環境意識,提高教師環境教育能力。

首先,我們定期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講座,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及網路了解新的環境教育信息。利用每一個環境日讓教師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不斷的通過檢測來提高教師的環保知識。二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與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學校成立環境教育教研組,在自然、數學、社會、語文、信息等學科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內容。根據學科特點,有機滲透環保教育。各學科都將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畫,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自覺行為。各教研組均制訂了適合各自學科的環境教育計畫,在學科教學中,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環境知識的教育,做到環境滲透教育“四有”,即備課有意識、教案有體現、課堂有落實、考試有題目。學校自編《低碳生活》校本教材,在初二段開展專題低碳教育。做到指導教師有教案,學生有課堂筆記,課後有作業。

3、發揮班會課作用,每學期召開一次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班會,開展了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培養他們對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的初步能力,從而堅定每一位學生對創建綠色校園的信心。

4、依託實踐課程,探索綠色活動。我們以學校特有的勞動基地,開展富有特色的、鄉土氣息的勞動,讓學生在動手中體驗環保,在實踐中保護環境。

(三)、豐富活動,注重實效

通過豐富的活動,體現校本特色的“綠色德育”,提高創建活動和學校德育的實效性,是創建工作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1、營造“綠色文化”氛圍,創設“綠色德育”情境。

幾年來,我校對校園進行了全面改造,操場景觀工程,宿舍樓改花壇工程,內操場改花壇工程,一個接一個的綠化美化工程,使學校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綠色德育的推行,營造了良好的綠色氣氛。綠色首先在環境的改造上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平台,上了一個新台階。

2、豐富“綠色體驗”,強化“綠色德育”實踐。

我們將時勢教育、傳統活動、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召開由全校師生參加的綠色學校創建動員大會;學生集體告別“白色污染”;組建了兩個環保志願者組織;開展環境污染社會實踐調查;定時定人對調查項目開展調查研究;組織開展環保繪畫、黑板報手抄報、演講等比賽活動,並對一些作品進行了展出。

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氣象日,3月26前後的地球一小時,4月10-16日浙江省愛鳥周,4月22日地球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們利用這些紀念日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組織學生配合社會開展一定的活動,另一方面在校內舉行專題性紀念活動,比如演講、上街宣傳等,向民眾宣傳環保知識,並且逐步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種習慣和自覺行為。

3、深化“綠色內涵”,落實“綠色教育”意義.

積極開展“您好-母親河” 系列主題活動活動,活動樣式多樣,有黑板報、徵文、演講、主題班會、手抄報、參觀流域污染整治企業.塘河公園環保實踐活動等。前後持續了兩年,影響廣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