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北國小省一級學校回訪自查報告

翠北國小省一級學校回訪自查報告

2003年11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廣東省教育評估指導中心派出的專兼職督學組成的省一級學校評估組依照《廣東省全日制國小等級評估方案》的各項指標,對我校的辦學條件和學校管理進行了綜合督導評估。評估組認為:翠北國小是一所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社會認可、上級看好的、有一定知名度、有特色的學校,學校有一位模範校長,有一個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注重現代教育理論學習,辦學思路清晰,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宗旨與目標明確,以德治校、民主管理、科研興教意識強,措施落實,效果好;師資隊伍職稱高、整體素質高、信息技術程度高、教研、教改氣氛濃;有實效、成果多,在德育、外語教學、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方面逐步形成一定的特色,各類型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特長得以健康和諧的發展。評估組評定我校為廣東省一級學校。一、督導評估組提出的整改建議:督導評估組在肯定我校工作的成績的同時,也客觀的指出了我校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整改建議: 1、為了學生健康的成長,應進一步合理調整學校的辦學規模,以擴大學生體育活動場所,加強學生的體育工作。 2、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在教育科研方面還須明確一個龍頭課題(或中心課題),並把教育科研製度化,持之以恆,長抓不懈,不斷在實踐中提高教育科研的理論水平和實驗能力。 3、為了提高學校的總體水平,還須加快名師工程的建設、培養更多、知名度更廣、示範性更強的學科帶頭人。二、學校的整改措施及落實情況針對專家組提出的改進意見,學校先後召開行政會、黨支部大會重新修訂了《翠北國小五年發展規劃》,把專家組意見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進行整改,並在每學期的學校工作計畫中把整改目標細化,召開全體教職工會議,認真學習省督導室的《深圳市翠北國小省一級學校評估綜合督導報告》,領會報告精神,明確自己存在的差距,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整改工作中。學校多次召開行政工作會議,各級、科組長會議、黨員會議和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和通過整改方案,在全體教職工會議上作整改動員和布置評估整改任務,落實整改工作,朝著“追求現代,打造精品,爭創一流”目標不懈努力。(一)為了學生健康的成長,進一步合理調整學校的辦學規模,合理利用體育活動場所,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辦學規模及學校體育場所的擴大問題有待政府統籌妥善解決。學校克服學校場地少的先天不足,合理規劃,安排好每個班的早操場地,並在體育教師指導下,認真做好早操。我校還加大體育課的教改力度,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興趣,參與意識,發展身體一般技能和全面運動能力為主,大力開展靈活性、趣味性、遊戲性教學內容,逐步加強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公平競爭、協作助人的精神。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取得了一定實效。定期召開秋季運動會,堅持訓練學校運動隊,組建了田徑、足球兩支常年訓練隊,這兩支隊伍做到了教練員、資金、場地、制度四落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運動質量的整體提高。(二)以一個龍頭課題為抓手,使教育科研製度化,持之以恆,長抓不懈。 1、確立國家級課題“作文個性化研究”為學校龍頭課題,校領導親自抓課題,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參與科研。邱校長在課題討論會上對課題研究進行了理論指導;課題組鄧學梅副校長、李穎君主任上示範課,給作文個性化課題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實驗教師通過學習和開展活動,營造科研氛圍,激發了參與科研的緊迫感與自我需求感。主要做法為:(1)學習課改理論。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礎,實驗研究過程中,多次舉辦個性化作文專題講座,較快地提高了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積極參加市、區教研中心舉行的每一次課題課例活動,同時,實驗教師平時還訂閱有關教育教學雜誌,(學校為每位實驗教師訂了《作文個性化課題通訊》雜誌)不斷充實、與日俱增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2)建立完善制度。首先根據學校制定的《科研管理制度》,對課題進行有序的管理,做到“選題申報、學習交流、階段評估,成果總結推廣、檔案管理”等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其次是加強課題組的建設。每位實驗教師要做到“五個一”;一堂課題研究課,一份有質量的教案、一篇教學後記、一份課題階段專題小結,一篇課題論文。再則是加強教學研究。每位教師都上課題研究課,實驗教師在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中提高。第四建立課題的獎勵制度。每學期對有成績的實驗教師進行獎勵。半年多來,學校在作文個性化課題自己投入經費1萬餘元,大大激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3)堅持集體備課。由於實驗處於初級階段,教師們有許多不明之處,所以集體備課尤為重要。教師們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共同製作課件。(4)開設研討課,在實踐中反思,鞏固,提高。在作好各項實驗的同時,我們更重視教師們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參與互動式討論,使教師們彼此分享智慧,建立教師互聽、互評制度,開展群體教研交流,及時總結推廣教學經驗。參加課題實驗以來,我們積極參加探索,勇於實踐,注意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課題獲全國先進集體、實驗校刊被評為全國一等獎第一名;邱兆平校長、鄧學梅副校長、李穎君主任等9名老師的10篇論文獲全國一、二、三等獎;二個課例獲三等獎,一名老師榮獲全國“先進個人”稱號。楊庭老師《愛的故事》的作文課的課堂實錄被“中國小生作文個性的發展研究課題聯合體會刊”發表。我校面對全區12所實驗學校,舉行了“作文個性化發展與研究”實驗課,《走過春天》、《童話樂園》兩節觀摩課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獲得了聽課者的高度評價。創刊和發展了《翠北國小作文個性化平台》,目前實驗組已出版了四期“作文個性化”平台;五個實驗班同學的近200本個性化《作文集》在全校展出,並在全區示範、傳閱,得到各級教研員的肯定。實驗教師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小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課題實驗中,並將以此推動學校教育科研的全面開展。 2、此外,在保持原有特色“英語活動日”基礎上繼續做好數學“馬芯蘭”教學實驗;市區重點課題“辦學承諾制”、“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音樂學科教學改革”的實施工作,承辦區國小數學情景設計專題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在一二年級課改實驗的經驗基礎上,積極向其他年級輻射,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緊緊圍繞課改,以及新課綱精神,在教導處、教科室的指導下,自主開展課題活動,創造出良好的教研組的研究氛圍,在研究中促教師自覺主動的提高。我們對課題實驗持之以恆,長抓不懈,不斷在實踐中提高教育科研的理論水平和實驗能力。 3、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全國、省、市教學研究和教學交流活動。李穎君、楊庭、等一行7人參加北京舉行的國家級課題“作文個性化研究”的年會;陳錫枝、塗柏等參加包頭市數學全國新教材學具教學觀摩研討會;張春梅、等參加蘇州舉行的全國特級教師課例觀摩活動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並在學科教師進行專題匯報,擴大會議的影響。學校還擬派英語教師出國深造學習,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三)加快名師工程的建設,培養更多知名度更廣、示範性更強的學科帶頭人 1、針對這個意見,學校制定了《翠北國小名師培訓計畫》,有目的、有計畫地開展 “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培養。目標是形成一支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業務素質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學校的總體水平。培養更多、知名度更廣、示範性更強的學科帶頭人,發展後續力量。通過培訓,使教師具有現代的教育觀念,較高的學科教育理論水平,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能夠在實施國小新課程教學中起帶頭示範和輻射作用,儘快成長為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行家裡手。同時,給中青年教師壓擔子、結對子、冒尖子,使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本學期開學初,學校專門為新分配的兩位教師舉行了拜師儀式。學校2004-2006年度擬培養教師及目標:培養目標學科名單市級學科帶頭人語文:李穎君 英語:萬紅萍市級骨幹教師語文:鄧學梅 數學:金宇 美術:曾惠梅 區級學科帶頭人語文:楊庭、陳碧珍 數學:周曉娟英語:萬紅萍 美術:曾惠梅音樂:林偉華 體育:孫曼麗 區級骨幹教師語文:袁淦接、張琴數學:彭剛新 英語:賴曉霞音樂:蘭小紅 體育:孫曼麗 校級學科帶頭人語文:黃桂容、揚迎文 數學:張春梅 英語:何麗梅、張春鶯藝術:李麗、林偉華 2、通過校本培訓促進全體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的“三位一體”的學習信息交流系統。(1)鼓勵每位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教師以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等形式通過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將教學與學習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力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2)倡導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發揮團隊作用,提高教師的學習力和創造力,通過交談,協作,幫助等形式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的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內容的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3)為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創造條件。學校邀請教研人員,科研人員和大學教授等通過學術專題講座,理論學習輔導講座,教學現場指導,教學專業諮詢及座談等形式,對教師給予理論指導,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增強理論思維能力。三、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 1、學校雖然利用各種人力物力去挖掘潛力,堅持教學班的數量不再增加,嚴格控制每個教學班的人數,但由於學校周邊新樓盤多,學生範圍內生源多,規模過大的問題是學校無法解決的,這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辦學規模及學校體育場所的擴大問題有待政府統籌妥善解決。 2、面臨課程改革大潮,不少教師缺乏危機意識,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學效能底,教師之間個體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學校要創造條件縮小教師間差異,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做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光榮的人民教師。 3、名師校本培訓是投資少見效易的有利途徑。然而必然存在範圍局限問題,教育視野的拓寬要受一定限制,學校將多創造機會聘請專家和學者、教育名人開專題講座,以便拓寬我們的教育教學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