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第二學期期中教育教學工作自查報告

本學期,我校圍繞教育局工作部署要求,繼續以全面、科學提高質量為核心,以班級建設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深入推進有效德育、高效課堂兩項工程建設。借力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減負增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現將半學期以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夯實常規管理,突出質量重心

1.開展“五好班級”評比

我校一直以來都把培養學生文明行為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博學國小“五好班級”評比活動,對學生衛生、安全、文明等方面進行監測,督促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說的習慣、寫的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引領學生從被動行為內化為主動自覺的行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2.開展“xx好少年”評比

我校依據《xx習慣養成序列》,開展校班兩級 “xx好少年”的評比。各班根據自己的班級願景、年段特點和班級特色開展了以“花兒朵朵向太陽”、 “我是得星小能手”、 “我行我秀”等為主題的班級評比活動,建立了班級“xx好少年”評比欄。教師每天根據學生的表現評出優秀或有進步的學生,採取蓋印章、貼上小貼畫等多種方式鼓勵評價學生。每月根據學校月德育主題教育評選出班級“三愛”好少年、“三節”好少年、“藝術”好少年、“運動”好少年,將習慣培養序列化,分階段達成目標。在班級推優評選的基礎上,在期中和期末評選出校級“xx好少年”,從而樹立學生典型,在校園中起到模範帶頭及榜樣引領作用。

3.開展習慣監測

各班每月開展學生握筆姿勢、書寫姿勢正確率、國語普及率、課本完好率的班級自測,找準問題,明確改進措施。學校期中針對這四項習慣進到每個班調研,及時反饋、指導,增強了習慣監測的實效性。

4.制定並落實巡課、隨機聽課制度

教導處每天不定時巡課,主要檢查教師是否在上課鈴響到達上課地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是否規範;課堂教學組織是否有序等現象。巡課時認真做好觀班記錄,及時總結反饋。

隨機聽課由學校教導處落實,採用推門聽課與適當提前告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通過檢查性隨機聽課、指導性隨機聽課,掌握學校常態下教學的亮點和不足,從中找出帶有共性的現象和問題並加以研究解決。

5.注重教師“四本”(備課本、工作手冊、學困生輔導冊、學生作業)的檢查,把具體要求轉化為教師日常行為

學校每月集中利用最後一周的時間,分別對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工作手冊中的記載情況進行檢查、評價與交流;同時,在一月之中不定時對以上四本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年級的抽查,及時通報檢查結果,將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管理落到實處。

6.進一步完善“三段六年”質量監測

加大質量調研力度,繼續實施單元質量監測、月質量監測和考查學科質量抽查。關注三個方面,即質量合格率變化,使用實時數據評價;學困生轉化,跟蹤數據評價;教師異動,總評數據評價。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形成共識:考試學科在合格率、優秀率和均分上下工夫,並開學科在特長生培養上下工夫;二是建立班級質量對比資料庫,完善質量績效評價體系(同步進行視力與體質、興趣與習慣的監測);三是加強畢業年級質量管理,強化畢業年級的調控,試行畢業年級的目標激勵機制。四是建立《學困生質量跟蹤檔案》,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進一步強化學困生質量跟蹤,做到聽課觀班跟蹤、常規檢查跟蹤、質量監測跟蹤、課餘補習跟蹤。質量評價方式實行多元評價,綜合考慮考試學科和考查學科,平時成績與監測成績。教師教學質量實行交接班分段評估,加大教師提高質量的獎勵力度,切實轉變質量觀念,確保質量穩中有升。

二、踐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我校繼續深入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運用和研究活動。各學科教研組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結合我校教師實際情況,採取分層研究,即我校在職教師繼續深入研究,確定研究課例,採取集體備課——引路探究——完善建模——交流展示的方式,開展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針對性的研究。進一步完善、改進模式,不斷提升課堂效率;而代課教師由於經驗缺乏,教學時間短,讓他們以學習我校高效課堂模式為主,多聽課,嘗試運用高效課堂模式。

1.上好“三種課”

第一是“推門課”。這種聽課活動貫穿於本學期教學的始終,目的是對老師們的日常教學進行檢查與指導。由學校行政及教研組長參加聽課,做到有記錄,有評議,反饋及時。對於課堂教學存在問題較多的教師,則採取“跟蹤聽課”,加以指導,幫助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常規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