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黨校工作自查自糾報告

一、黨校概況

1997年4月,市委批覆成立中國共產黨xx市委黨校。校園占地面積51.62畝,1998年--XX年分兩階段先後集中投入約6600萬元,按同期容納400人的辦學規模,建成總建築面積22765平方米,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住宿、餐飲和文體活動場所等辦學基礎設施,是xx地區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先進、環境最優美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目前,xx市委黨校形成了"一校三院"(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市國防教育學院)的辦學格局,並已配備健全了市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同時,市委組織部把"xx市幹部培訓中心"掛牌設在黨校。

目前,我校總編制35人,現有在編職工24人。內設辦公室(工作指導處)、教務處、科研處、總務處、研究生處、對外培訓處、網路信息處等7個行政機構。建校以來,在人手緊、基礎弱、條件差的特殊校情下,xx黨校人不畏艱苦,迎難而上,創新培訓模式,拓展辦學空間,圓滿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目標任務。

二、XX---XX年xx市委黨校發展情況

XX年以來,確立了"彰顯陣地作用,服務跨越發展"的功能定位,按照同類一流黨校的標準,把黨校建成幹部教育中心、市情研究中心、決策諮詢中心、理論創新中心、各類人才培養中心。始終堅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特色辦校"的思路,深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改善辦學設施,不斷最佳化師資隊伍,不斷提升教研水平,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和黨性鍛鍊熔爐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1、創新培訓模式,幹部培訓成果顯著。在辦班實踐中,先後與蘇州農乾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採取了"黨校學習﹢基地調研﹢名校提升"的三階段辦班模式,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深受學員歡迎。XX年以來,xx市委黨校共培訓、輪訓各類黨政領導幹部20350人次,年均2713人次,舉辦主體班次32期,培訓幹部1691人次;專題班22期,培訓幹部2895人;前沿課堂31期,輪訓幹部12056人;xx講壇7期,輪訓幹部2684人;在教學上,推出了一大批既富於時代氣息,又貼近幹部實際的優秀專題課,探索了互動教學、專題研討、基層調研、案例教學等新的培訓形式。

藉助xx改革發展的對外影響力,順時應勢,構建突顯xx特色的"專家講學+現場考察+互動交流"的對外培訓新模式。教學內容注重研究和挖掘xx經濟社會文化等眾多有區域特色的培訓資源,尤其是改革的典型案例;辦學形式上注重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的結合,尤其是突出現場考察;管理上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讓學員求知而來,載智而歸。正因為如此,在淮海經濟區,xx市委黨校對外培訓異軍突起,成為外省幹部來宿學習培訓的穩固教育基地。近年來,隨著xx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影響的進一步擴大,市外、省外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紛紛組織幹部培訓班前來xx學習、培訓、考察。市委黨校利用難得機遇,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外來班次。XX年以來,受委託培訓不同層次幹部19期1024人。逐步形成了xx黨校對外培訓系列品牌課堂和獨具特色的對外培訓模式,進一步提升了xx及黨校的對外影響力。

同時,較大規模面向市級機關單位、基層黨委推出供課選單,按需送教上門;幾年來多次參與市委、市紀委、市委宣傳部組織的xx大精神、法治xx、創業文化等宣講活動。

2、圍繞"三個貼近",科研工作取得突破。圍繞"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需求"的科研轉型要求,突出有用性和地方性的科研方向,著力提升資政服務和智力支持的科研軟實力。

一是集中優勢科研力量主攻決策諮詢。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以套用研究為主、以研究現實為主、以研究本地為主,積極開展套用科學研究,做到"把握時代性、突出地方性、體現基層性",努力實現黨校成果進入決策層面或領導視野的重大突破。二是圍繞科研重點,實施課題帶動戰略。為有效解決我校科研人手少、人才缺的問題,我們採取以強帶弱、以老帶新、集體協作的方式,組建重點項目團隊集體攻關,把個體分散研究與集體攻關有機結合起來,集中全校教研人員的智慧攻克重大專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是完善科研機制,創設科研有效平台。通過與各處室簽訂科研工作目標責任狀,確立考核目標,細化和明確處室年度目標任務,實施量化考核;通過下達教科研人員個體任務,明確教學人員具體目標要求,實施目標管理;通過採取激勵手段,制定出台《科研成果獎勵暫行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多出成果、出高質量的成果;通過載體建設,舉辦研討會和論壇、創建校園網站、合辦校刊、創辦校報等,為黨校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平台。XX年,與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聯合主辦《xx論壇》,今年5月創辦校報《西楚縱橫》,成立信息網路處,加強校園網和數字圖書館建設,形成全省市級黨校特有的"一刊一報一網"格局。四是以活動整合資源,推動科研工作大提升。XX年成功舉辦"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理論研討會;XX年與《求是》雜誌社《紅旗文稿》編輯部攜手,面向淮海經濟區成功舉辦學習xx屆六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XX年組織召開全市黨校系統學習黨的xx大精神理論研討會;XX年成功舉辦全市"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XX年成功舉辦xx市"東向戰略"高層論壇暨理論研討會等,有力地促進了全市黨校系統科研水平的提升。

3、激發內在動力,內部管理績效顯著。不斷完善辦學條件,規範內部管理。一是制訂和落實xx市委黨校《"xx"發展規劃》和《黨校內部管理制度》,明確黨校教學科研、行政後勤、隊伍建設等管理思路。二是圍繞"小黨校、大師資"理念,按照"三三三"原則組建教師隊伍:即本校教學人員1/3,聘請市內兼職教員(市、縣委兩級領導成員、政府組成人員、掛職幹部、駐宿單位負責人)1/3,外請專家學者1/3,組成精幹、高效、務實的黨校師資隊伍。目前已建成以專家學者為主體的32人的高層次兼職教師隊伍。三是師資隊伍建設逐步最佳化。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專職教師隊伍中具備研究生學歷和中高級職稱的均超過80%.四是實施由黨校教師輪流主講的"周學習制度",把教員"引"向書本,"引"向課堂,"引"向實踐。

4、不斷加大投入,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黨校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黨校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最佳化提升。所有教室都配備了現代化教學設施;開通了中央黨校衛星遠程教學網b級站;教學樓、辦公樓進行了信息化改造,接通了網際網路,建設了校園網,建立了黨校數位化圖書館,極大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科研和辦公條件。

校園按園林化標準進行了重新規劃建設。經主動協調,各縣區和市直部門、單位,就市委黨校的校園二次規劃與建設、圖書館設施添置、信息化建設、校園道路建設等支持資金近600萬元。同時,以市場化手段,實現黨校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我們以較為完善、先進的辦學設施為平台,聯繫、吸引多家部門和單位投入專項經費,把本系統的幹部培訓基地設立在市委黨校。先後有市紀委、市計生委、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市民防局以及中國電信xx分公司、建設銀行xx分行等多家部門和單位前來聯合共建。

三、XX年以來工作自我評估與特色

對照《江蘇省省轄市市委黨校評估指標》,自評得分194.6分,其中三項獲得加分22.5分,總得分217.1分。

(一)辦學方針與時俱進

1.辦學思路鮮明務實

xx黨校確立了"彰顯陣地作用,服務跨越發展"的功能定位,圍繞"開放式辦學,社會化服務,需求型培訓,套用性研究,人本化管理"的辦學理念,堅持為黨委的中心工作服務,為xx的跨越發展服務,為打造xx幹部的"第三種特質"服務,為xx的後發快進、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2.市委高度重視黨校工作

市委每年專題研究和會辦黨校工作一次以上。XX年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後,XX年市委召開全市黨校工作會議,市委主要領導到會並作了重要講話,對全市黨校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總體部署,同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意見》,明確"建設蘇北一流黨校"的發展目標和相關要求。XX年,市委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投資3697.46萬元增建黨校教學與學員生活綜合樓。XX年10月20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繆瑞林親臨黨校現場會辦,並滿懷深情地指出:"市委只有一個黨校,市政府也只有一個行政學院,這是個特殊的教育單位,它的建設與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工程,支持黨校建設,從政府到各個部門都責無旁貸、義不容辭。"XX年7月召開全市黨校工作會議,出台了《中國共產黨xx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黨校工作的實施意見》,市委書記張新實提出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總體要求,黨校工作要實現"思想觀念要有新提升、辦學理念要有新思路、體制機制要有新的突破、課題研究要出新成果"的"四新"建設目標。XX年以來,仇和、張新實、繆瑞林、莫宗通、徐惠民等市委、市政府領導堅持定期到黨校調研和指導工作,並親自給學員授課。

市委、市政府把黨校納入公務員體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地方黨校"雙軌制"帶來的一些困擾。為達到省評估手冊規定的、建立一支與市委黨校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專職教師隊伍的剛性指標要求,市委協調市編委把我校總編制從23名擴增至35名,並有計畫安排通過參加全省公務員招考方式,每年招錄3-5名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職稱以上的人才充實黨校教師隊伍。日前,市委正面向市內外公選副校長1名,校內公提公選校委委員1名。

(二)領導班子堅強有力

3.黨校校長善於統籌協調

自建校以來,黨校歷任校長陳偉、張新民、仇和、張新實和現任校長莫宗通同志,都能從黨的建設和地方發展全局的高度來看待黨校的建設與發展,統籌協調黨校發展。市委原書記仇和同志XX年就任校長後,著力從制度上解決黨校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市委書記張新實同志XX年就任校長後,在全市幹部大會上提出:"在新形勢下,尤其要注重關心和支持黨校的建設與發展". 市委副書記莫宗通同志就任黨校校長以來,多次來校視察,現場會辦,具體指導,幫助解決事關黨校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4.校委班子素質結構優良

現任領導班子成員3人,常務副校長1人,副校長2人。年齡結構合理,都具有研究生學歷。

常務副校長張惠春同志,畢業於淮陰師專中文系,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學歷。歷任泗陽縣常務副縣長,市委副秘書長,現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新經濟社會組織、社區工委書記,市委基層黨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任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市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張惠春同志政治素質高、工作經驗豐富、組織領導能力強、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自XX年7月份任xx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以來,黨校各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副校長韓光化同志,畢業於揚州大學政教系,法學學士,XX年被評為副教授,XX年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XX年擔任黨校副校長以來,先後分管教學、科研和在職研究生教育,工作成績突出,多次獲得省委黨校頒發的優秀教師、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期間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省政府社科規劃課題、省委黨校重點調研課題、市政府委託的課題和市級科研課題等科研項目並獲獎。並長期堅持為主體班授課。XX年以來,先後10多次為市委、縣(區)委中心組學習作專題輔導。

(三)辦學規模穩中有升

5.全面完成市委下達的乾訓任務

XX年以來,我校充分發揮幹部培訓主渠道作用,先後舉辦主體班32期、專題班22期、前沿課堂31期、xx講壇7期、委培班19期,共培訓幹部20350人。特別是在主體班次教學中,我校運用現代教育培訓理論和現代幹部培訓方法,聚精會神抓教改,實現了一系列重大轉變,得到了主體班學員的普遍歡迎,形成了具有xx幹部教育特點的辦班模式。縣處級幹部進修班、科級幹部進修班以及鄉鎮幹部進修班都在1個月左右,學員到訓率95%以上。

在堅持辦好主體班的基礎上,XX年3月,我們與市委組織部聯合開辦"前沿課堂"和"xx講壇"兩個大講堂,在星期天和節假日為廣大領導幹部提供學習培訓的平台。利用"前沿課堂",邀請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如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中央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新立以及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為市級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解析前沿理論,分析形勢動態,解答熱點、難點,培養領導幹部的世界眼光;利用"xx講壇",有計畫聘請本地領導幹部,結合工作實踐和外出學習體會,就xx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面向機關幹部和黨校學員舉行專場報告會,至今已有20餘位縣處級領導幹部走上講台。

6.研究生教育嚴把質量關

XX年,省委黨校在我校設立在職研究生教學點,XX年至今共開設了區域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等6個專業7個班,共招收在職研究生373人,已畢業213人,在讀160人。我校認真組織招生工作,加強學員管理,為省委黨校的授課教授提供周到的服務,重點抓好到課率、課堂紀律和考風考紀等,多次得到省委黨校的肯定。

(四)培訓質量常抓不懈

7.注重教學內容的調整

立足xx幹部培訓實際,緊密聯繫江蘇"兩個率先"和xx"後發快進"的戰略部署,堅持以組織培訓需求和幹部學習需求為導向,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以提高各級幹部應該具備的能力為重點,以打造xx幹部的"第三種特質"為目標,完善教學布局,創新教學內容,年更新率70.2%.按照基本理論1/3、知識拓展1/3、能力訓練1/3的結構比例進行安排。做到理論與實踐、課堂教學與現場觀摩、課程設定與幹部實際需要的有機結合。

8.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不斷加強教學方法研究,把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廣泛運用到教學中,並在主體班開展學員論壇、頭腦風暴、庭審旁聽以及警示教育等教學活動,組織學員進行案例剖析和課堂研究討論,讓學員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思想觀點的挖掘者、各類解決方案的共享者。

一是組織學員進行案例剖析和課堂討論;二是組織教員為學員進行理論困惑問題釋疑和工作難點問題破解;三是組織學員進行專題調查研究並撰寫調研報告;四是組織學員圍繞重大實踐課題進行結構化研討;五是組織學員進行能力訓練;六是組織學員進行頭腦風暴活動;七是組織學員到蘇南、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和xx當地的縣(區)進行觀摩和現場教學;八是組織學員進行警示教育。同時根據本地工作對領導幹部的要求,實行長班短辦,採取課堂講授時間占1/3、社會調研時間占1/3、外出考察占1/3的"三三制"辦班形式,產生了良好效果。

注重教學基地建設,先後在經濟發達的上海、浙江、蘇州等地和xx本地設立教學基地。其中,xx市企業類基地18個、康居示範村類基地8個、高效農業合作社類基地5個、旅遊經典類基地7個、教育展館類基地5個等。

9. 教學成果獲全省黨校系統表彰

XX年以來,我校先後獲得市廳級以上優秀教學獎項6項。其中獲省委黨校"教學組織獎"1項;獲全省黨校人口理論教育和科研工作"先進集體"1項;黨校教師獲全省黨校系統優秀教學獎3項。

10. 科研"四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XX年以來,我校積極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大力轉變科研發展方式,努力實現"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在科研的主攻方向上,注重對地方的實用性研究,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現有的科研人員,藉助"外腦",形成方向明確、優勢明顯的科研攻關小組,進行集體攻關。XX年,為策應江蘇"沿海開發戰略",市委黨校成立課題組,對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東向戰略"進行前期論證。《實施"東向戰略"、實現跨越發展》、《打造xx中國綠色食品城》等課題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並作重要批示。為慶祝建國60周年,我校成立專門的課題組參與研究,先後有5篇調研文章入選省研討會,2篇調研報告發表;圍繞每年一度的省黨校出台的研究課題指南,每年有4—5個課題被立項並如期結項。集體編著的《農村黨支部建設》(紅旗出版社)在農村得到好評,並獲江蘇省XX年哲學社會科學類成果三等獎。

11. 關注培訓效果,抓好質量評估

我校制定出台了一套科學規範的教學效果評估制度和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在主體班次課程結束前,給每位學員發一份《主體班次教員上課測評表》,讓每位學員對教學專題和課程從思想理論深度和廣度、理論聯繫實際、內容設定、語言表達、課件製作等方面進行評估;通過網上評教系統,實施意見反饋。最終測評結果成為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考核的重要依據。

(五)師資隊伍不斷最佳化

1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要求,秉承"小黨校、大師資"的理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師資建設新思路,按照"三三三"原則組建教師隊伍:即校內教學人員1/3,市內兼職教員1/3、外請專家學者1/3,組成精幹、高效、務實的黨校師資隊伍。按照專兼結合、素質全面標準,建設校內師資隊伍。圍繞"名課、名師、名人"的目標追求,要求本校具備教研能力的人員,既要學有專攻,又能做好行政事務。通過教師培養工程,實施周學習制度、專題教學考核制度,把年輕教員"逼"向書本,"逼"向課堂,"逼"向實踐;採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培養方式,提升校內兼職教師隊伍整體學歷水平。

有計畫逐年引進副高或碩士研究生以上人才,確保3-5年內建成30人專職教師隊伍。

13. 充分發揮兼職教師作用

打破黨校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實現"用人不養人、用高人"的理念。對外依託省委黨校優質師資的鼎力相助,同時邀請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層次專家學者任兼職教師,組成我校結構獨特的師資隊伍。目前已建立了以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省委黨校、上海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為主體的32人的高層次師資庫,同步建立了兼職教師選聘和考核管理、服務機制。

(六)組織管理嚴謹規範

14.注重學校管理隊伍建設

黨校中層管理幹部10人,平均年齡41.6歲,了解和掌握黨校辦學規律,知曉和熟悉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具有很強的為黨校事業發展、為學員服務、為教職員工服務的意識。

黨校重視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先後出台了《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實施細則》,《中層正職競爭上崗實施方案》,《xx市委黨校副主任科員選拔任用實施方案》等。XX年以來,市委黨校共有12名年輕幹部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走上了中層幹部崗位,還先後對外交流科級以上幹部11人。同時我校還在對省內外地市級黨校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建立重實績、重貢獻、自主靈活的激勵機制。XX年起,改革傳統的用人方式,實施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目標管理。

15.不斷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的全過程,每年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每學期召開一次黨員思想狀況分析會和民主生活會,每月組織一次黨委中心組學習,每周安排一次職工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形成了學先進、創佳績、爭一流、比貢獻的良好氛圍,多次受到省市級表彰。先後獲市"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十大創新載體"、全市組織工作黨群滿意"十大創新創優成果"榮譽稱號。目前,正著力開展和諧黨校、學習型黨校建設。

16.積極開展縣(市)區黨校業務指導

設有專門的業務指導處,工作職責明確,定期會辦研究,組織開展活動,並把對縣(區)委黨校工作的指導、評估和督查列為業務指導的工作重點。校領導班子成員經常到縣(區)委黨校檢查指導工作,協商解決黨校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基礎設施建設、財政經費投入和深化黨校改革等實際問題。定期召開縣(區)委黨校校長座談會,召集縣區黨校業務骨幹到主體班名師講堂及"前沿課堂"聽課學習;組織年度的業務評比交流活動等。

(七)基礎設施全面達標

17.黨校基本建設起步晚、起點高

自1997年建校以來,市委就一直堅持把黨校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1997年投入1800萬,XX年起又陸續安排財政資金近4000萬元,按同期容納400人標準,建設面積22765平方米的高標準幹部培訓基地。XX年又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手段籌集600萬元對黨校的校園環境進行了整體的規劃和建設,初步建成了處處皆綠,季季有花的園林式校園。

18.教學辦公設施條件不斷完善

目前,已建成與辦學規模相適應、功能比較齊全的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住宿、餐飲和文體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黨校目前建有標準教室10個,用於計算機培訓的電化教室2個,會議室16個,可容納1500名學員集中進行培訓。辦公樓內設備電腦、網路、空調和桌椅等設施齊備的辦公室22個。客房部設有400張床位,網路、數位電視、程控電話、監控等內部設施齊全。學員餐廳14個,可同時容納800人就餐。文體設施活動場所齊全,現有標準籃球場1個、網球場1個、桌球館、多功能健身房等。

(八)經費保障力度加大

19.黨校年度預算撥款逐年增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黨校工作,財政對黨校的供給逐年增長,XX年增長率高達36.4%.XX年下達我校預算包乾指標52.42萬元;XX年財政撥款93.15萬元;XX年財政撥款103.10萬元;XX年財政撥款140.66萬元。尤其是近兩年增幅較大。

20.黨校建設專項經費得到保障

教學及學員生活綜合樓建設列入政府規劃,總投資近5000萬元(含1000萬元的新樓配套與舊樓改造資金)全部由政府財政投入。本次黨校評估,市政府支持專項資金15萬,用於本次省轄市市委黨校評估。

自開展評建工作以來,我校全體員工實現了從"要我評"到"我要評"的可喜轉變,形成了全體參與、評建結合、以評促建、確保優秀的濃厚氛圍。辦學方針更加明確,辦學理念更加清晰,教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培訓質量意識更加強烈,有力地促進了我校各項工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四、存在問題與整改目標

一是與新一輪教學改革要求相比,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實現xx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更大突破的需要尚有差距;教學方式創新尚未很好地解決能力訓練和現場教學的課程化問題;培訓管理上,還需提高培訓需求的量化分析界定教學評價體系、資源配置的集約化和項目制管理流程的整體完善。

二是校風學風建設尚未完全達到中央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校風建設總要求。黨性教育、學習考核、班組管理等環節需要根據新情況新要求予以改進和完善。

三是科研工作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的水平還有待提高與提升,對幹部成長規律、教學規律和黨校工作自身規律的研究,也需要進一步地加強。

四是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並加快形成適應黨校工作新要求的管理機制和隊伍建設制度體系。

我們將以這次評估工作為新的起點,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和全國、省、市黨校工作會議精神,藉助此次諸位專家評審前來評估指導的契機,按照整改提高要求,以爭創同類一流黨校為目標,爭取用五年左右時間,全面實現辦學功能的完備化和教學設施的現代化,推進黨校工作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