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出科自我鑑定心得_中醫科出科個人小結

中醫我是我國醫學精粹,中醫歷史也源遠流長!那么你要怎么去寫中醫科出科自我鑑定心得呢?下面由本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醫科出科自我鑑定心得,希望可以幫到你喔!

中醫科出科自我鑑定心得篇一

眾所周知,中醫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醫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醫,中醫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醫與西醫在專業技術上各有所長,各有優勢和特點。西醫的優勢在於精密儀器的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複雜的器官移植、先進的搶救手段等。而中醫的優勢恰恰是西醫薄弱的方面,中醫的辨證施治既準確又靈活,奧妙無窮,對診治許多疾病,有其獨到的特點。如對功能性疾病的診治,退行性疾病的診治,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痰飲淤血病的診治,疑難病證的診治等尤具優勢。人民民眾對中醫中藥的認識比較深刻,有相當多的人群喜歡中醫中藥。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進化,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中醫中藥的治病之本、調理、滋補功能就顯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國人的傳統認識是中醫越老越吃香。一個年齡大的中醫,儘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稱老中醫,甚至誇大一點稱“名老中醫”,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醫是終身制的職業。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學好中醫呢?《扁鵲倉公傳》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醫之所以病病道少”,這說明中醫難學。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又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

學中醫誠然難,學精則更難。但既學醫就必須學精,至少要確立“學精”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方能學成一個好中醫。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根據我個人學醫的體會,主要在於兩點:一要認真讀書。中醫的書籍,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尚嫌不夠。讀中醫的書,不僅要讀懂、弄通,而且要熟讀、熟記,對許多重要的內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溫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學好《內經》。讀中醫的書,要善於融會貫通,中醫學的理論均源於《黃帝內經》,中醫的各科臨床,均源於歷代醫家的經驗積累和實踐總結。

舉例說吧,比如學《傷寒論》,不僅要與《金匱要略》相融合,還要上與《內經》相聯繫,下與《溫病學》相聯繫,此外,還要與內科學、方劑學、藥物學、診斷學相聯繫。比如《傷寒論》的少陽證,這個少陽證就出自《內經》的《素問熱論》。《內經》的少陽證只限於少陽經脈症狀“胸脅痛而耳聾”,而《傷寒論》的少陽證則為半表半里證,膽火上炎,症見“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必煩喜嘔”,用小柴胡湯主治。再聯繫溫病學中亦有一個邪郁少陽證,寒熱類虐,心煩,口渴,脘痞,舌苔黃白而膩,用蒿芩清膽湯主治,系濕熱鬱閉少陽。如此聯繫比較,自然融會貫通。

中醫科出科自我鑑定心得篇二

我覺得中醫的陰陽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用在什麼地方它都是合適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學中醫的過程中,我總覺得,陰陽是平衡的,但應以陰為本,現在社會提倡以人為本,有好多例子,我卻一下舉不出來,比如說一個家庭,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就組成一個家了,在這個家裡,男為陽,女為陰,男的在外面幹活掙錢養家,女的在家裡整理內務,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這不體現了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嗎,陰陽互相融合,互相轉化,才能家庭和睦,其樂容容呀。男的過一段時間要回家吧,這其實就是陰陽互相轉化的過程,但要是男的長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給家裡寄錢的話,這就說明這個家的陰陽失去轉化,陰不能生陽,陽又不能化陰了,那這個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陰陽不能互化的情況下,這個家就完了。

還有一個就是在一個家庭里,以陰為本,就是以女人為本了。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家裡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這個家還是個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沒了的話,那這個家很快就散了,變成另外一個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我覺得是這樣的,這裡不要討論那些特別的例子,大部分情況都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問題這是我覺得,怎么說呢,就是傷陰比傷陽厲害,傷陽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個陽氣被郁的一個症狀,如果本身陽氣盛而陽被郁的話,那就是太陽傷寒之類的了,會有發熱之類的,如果本身陽氣不盛的話,就是身體不是太好,像書生一類的人,那就會成為太陽中風之類的了,出汗,還發熱。但都還過的去,這種病不是太厲害(相比傷陰之類的),那傷陰我在生活中見到的就如中暑之類的,因為暑為陽邪,陽邪盛則傷本陰,病人就會出現混身大汗淋漓,這個時候病人就很危險了,因為體內血汗為陰,而隨著陰的流失,那陽氣失去依附的載體陰液,陽氣就會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險的,像一些休克呀之類的。現在西醫來的還是快一點,馬上輸液,補充體液,在某些方面我覺得西醫還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輸液呀之類的,西醫比中醫來的快。

我是自學中醫的,我覺得中醫好,它是對病人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一種分析,在中醫治法裡面有“理、法、方、藥”四個方面。

理自然就是對病人發病的過程,病人發病的機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種分析 ,運用陰陽的思路,去看誰輕誰重,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重則治標,輕則治本,或標本同治的一個道理。

法,在這裡我覺得除了中醫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大法能靈活運用之外,還要能夠能靈活運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針法等等,要靈活多變,要法無定法,藥無定藥,那才是醫者最高水平。

可是現在的人呀,太浮了,怎么說呢,我這裡有一個例子:

說是一個外科大夫在門診門口碰見一個因氣管問題而窒息的小孩,臉色青紫,嚴重失(QUE)氧(那個字不會打,輸入法不好用),如果不快點進行氣管切開的話,小孩很危險,他就隨手從旁邊一個手術室出來的護士的托盤裡拿了一個大號針頭扎進了小孩的氣管,小孩的命是保住了,但卻發生了感染,後來家屬控告這位醫生用了沒有消毒的針頭,唉,

唉,現在醫患關係是沒法說了,太緊張了,好像你得了病,只要找到醫生,就一定能治好一樣,現在的人就是這樣的想法,我想說的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的,也不可能讓他永不失誤,我這樣說不是為醫生偏袒,我內心卻實是這樣想的,他只能盡最大的努力治好病人的病,當然也會有一些醫療事故之類發生的,我覺得那對醫生本人是個最大的打擊的,你就是不告他,我覺得他這一輩子心裡也會有陰影的,這才叫生不如死呀。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孩子得了急病馬上要輸血,,以前呀,人們能把血液只能分A、B、AB、O型,可是近年來又出了個(Rh+、Rh-)來,說那個小孩當時是個急診,光分析了A、B等型就輸了血,結果孩子是Rh-血,卻輸的是Rh+血,到至身體有了抗體,就是身是不能才輸血了,也不能有出血的地方,結果家屬告醫院,唉,

沒辦法呀,這些事情,我不能不說,如果你是太夫的話,你還敢再看病嗎,心裡呀,不是味。

還有現在的社會,好人好事還敢做嗎,我覺得是不敢,

近幾年,社會上有好多例子,

一、說是一個老人倒了,至於怎么倒的,那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了,如果一個男的去扶他去醫院,最後家屬去了卻硬說是那個男的碰到老人的,老人也是這么說的,好像老人的幾個孩子都挺厲害的,都是什麼什麼官之類的,那個男的沒辦法呀。

二、還是一個老人從公交上下車倒了,結果大家都不敢去幫他,這個老人起不來,最後他向身邊的人說,是我自己摔倒的,你們幫一下我吧,這下才敢有人去幫他。

唉,怎么說呢,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本來是說中醫的,如果卻說了這么多的題外話,

不過還有一個例子是在網上開到的,不過我相信應該是真的。

在我們中藥里有一味藥--附子,說是這個藥有毒,可是有記者到其產地去看了看,說是現在的附子呀,其毒遠遠勝過其本身的毒性,現在都是市場經濟,加上現在科技這么發達,在附子的加工過程中加入了好多的化學品,說是如果按中藥書上說的那種加工方法的話,一斤才出不到五兩吧,經過他那種加工辦法的話,就會出到七八兩呢,這樣藥農肯定收益高嗎,還有其他一些藥,如半夏之類的。

在中醫里,有“理、法、方、藥”,你說前面的你都對了,可是到了藥這兒,它就走樣了呀,本來劑量是合適的,可是到了病人這兒就不行了,怎么回事呢,是配方的問題,還是藥的問題,還是劑量的問題,是不是藥的問題呀。唉。學中醫呀,是要全面把握的。

在這裡我還想插一點有關西醫上面西藥的問題,有關西藥里抗生素的問題,在西藥上面它的藥純,如青黴素,它是一個化合物,他有很清楚的分子式,及其性能的測試,他對某些病卻有效,但是我們人是一個活物,說的不好聽了點,他是不斷進化的,再加上身上的病毒也藥品也是有抗藥性的,反正我以前看過這樣一個報導就是說病毒抗藥性的周期大於人類研發新藥的周期,這就說明了人類發明了一種藥物去抗擊病毒,結果病毒很快就會變異,人類又要去研製另一種抗病毒的藥物了。

而中醫是用自然之物去治自然之病,如果人體發生變異,那自然之中的藥物也會發生變異的,自然之中是陰陽平衡的,是相生相剋的,如果自然的陰陽平衡被打破的話,那和人是一樣的,都會得病的,一旦陰陽不能平衡轉化,或發生陰陽分離的話,我覺得那時候自然(也就是地球)也會病入膏huang(字不會打了)的。那時候真的就是神仙轉世也會沒辦法的。

現在地球變暖的現象是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後果是什麼呢,呵呵,唉。

我學習中醫的目的也不為別的,只要能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就行了,把家人的身體照顧好就行了。

俗話說:沒啥不能沒有錢,有啥不能有病呀,你如果得了不治之症,縱有千萬家產又有何用呢,在這裡,我認為錢財為陽,人體為陰,如果人沒了,那你的千萬家產還不得隨風而去呀。有人可以去掙錢,但你有錢卻不能買回你的一天陽壽呀。反正在我的身邊有好多這樣的例子,估計大家網友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吧。

今天說的多了點,心比較靜,總之,我這後半輩子就嚴究中醫了,不求能成什麼家,但那樸素的真理卻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