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自我評價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自我評價篇三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作為新生代的主力軍是國家的寶貴人才,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擔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大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關係著民族的素質與國家的未來。好的營養搭配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生長。而促進新一代年輕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營養知識,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國際上已開發國家有很多年的營養教育史,營養餐計畫成功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基本上都通過規範化、標準化、法制化而把學校供餐發展起來。尤其是日本有93 %的學生參加學生營養餐計畫,其國民素質提高也非常顯著。本文通過實際生活中對身邊所接觸的大學生進行營養健康狀況的調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探討相應的當代大學生營養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二.調查目的與意義:

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現狀,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適時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現狀。

三、調查方法與對象:

1、調查方法:個人訪談 期刊文獻

2、調查對象:學生群體

四、調查結果: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後,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么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調查報告專題實習證明金融專業法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電專業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在生活上,大學生要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如何與同學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是擺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學習上,學習方法的改變同樣困擾著一部分大學生,他們習慣了以往中學裡老師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對於大學老師的教育方式很不習慣,以致課業落後,自尊心受到打擊,出現焦慮、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等心理問題。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尤為顯著,許多大學生在大四畢業前或畢業後都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於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發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後的報復心理等。隨著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髮育、兩性關係、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一些大學生因一時衝動,或早婚早戀而荒廢學業,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終生遺憾。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於學習為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5.大部分學生會在11—12點之間睡覺,睡眠時間多為6—8小時,這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主流,相對而言是正常的,不會有損健康的。

6. 飲食方面:在一日三餐方面,除了極少數學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外,三餐偶爾有間斷與三餐很有規律的學生約各半,三餐可以說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在有害身體健康的食品面前,約一半學生僅僅偶爾會有所顧忌而不吃,僅約8%的學生吃得很少,由此可看出垃圾食品是降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原因。

7. 運動方面:被調查的學生中,約一半學生每天僅3鍛鍊30分

鐘左右,這與大學生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還有一定差距。故有約64%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一般,雖然如此,在陽關長跑時,僅有約24%的學生堅持跑,而甚至有約28%的學生一直騎車。自知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差卻任不願通過鍛鍊來增強體質,這也是大學生身體素質低下又一重要原因。

8.在調查大學生生病情況方面,約一半學生很少生病,但也有約24%的學生是冷空氣一來就生病。儘管如此,卻任有80%的學生健康防護意識很一般。健康防護意識低下,又進一步使得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降低。

五.結論與建議:

1. 在心理健康方面,學校應開設心理諮詢課,調整學生心理狀況,而大學生也應更多地與他人交流,多看書籍以明確自己在大學中的位置及目標。

2. 在身體健康方面,學校應當加以管理,在學生運動方面給予鼓勵,同時增加運動器材助學生鍛鍊。學生則應當給自己制定鍛鍊計畫,重點是付諸於行動。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左右。同時,大學生應儘量少吃垃圾食品,抵抗住食物誘惑。

3. 健康防護方面,我們應有“知冷知熱”、“春捂秋凍”的兩大意識,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更應該在生活中時時注意,如胃腸疾病、心腦疾病

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將來生活做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