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安全工作自我總結

學校安全工作的基礎是加強安全重點的防範和安全隱患的排查。本期我們安全工作防範重點是租居民房的寄宿生,食品衛生安全和交通安全。對寄宿生這一塊,首先是調查摸底,其次同房東、學生家長簽訂責任書,再者校領導、班主任不定期到租居點檢查。學校食堂條件簡陋,職工年齡偏大,食堂食品衛生我們時刻關注,除實行規範管理外,還不定期進行抽查,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食堂衛生工作,不斷改變食品衛生狀況。交通安全是我校始終安全工作重點,學校位於軍二路傍,路面窄,車況雜,車流量大,是我省交通事故多發地段,況且我校大多數學生騎腳踏車上學,還有部分包車上學,一方面我們多方交設,盡最大可能設立警示標牌;一方面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每天放學,都有學校執班人員在校門口維護秩序,路途按長鴨路、長湯路、長金路、長廬路實行專人負責,建立監督和舉報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校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發現險情,盡時排除,做到人力、物力、財力首先保證安全工作。

四、嚴格常規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畫,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落實教學常規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不做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從嚴從實,從細節入手落實到過程管理,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一是認真落實教學常規檢查工作,按期初、期中、期末三次集中檢查,方法採取領導與教師互查,教師檢查學校領導的,學校領導檢查教師的,對教師的備課、輔導、批改等環節進行量化。對檢查中發現好的現象,好的做法,工作做得紮實認真的教師,在教師會上進行表揚,對抽查中發現問題我們毫不保留地進行批評、教育,並按學校管理規定予以存檔;二是重視所有學科的考試和檢測工作,在其中檢測和期末考試,實行統一操作要求,統一安排監考,統一組織閱卷,統一登分統計,嚴格秩序,嚴肅考紀,確保考試公平公正,成績客觀真實;三是強化畢業班工作,多次召開畢業班工作研討會,徵求廣大畢業班教師的意見,讓他們獻計獻策,學校為畢業班同學征訂了1萬7千多元的學習資料,組織安排教師利用中休時間對畢業班學生進行補缺補差,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質量;四是加強教學信息反饋工作,通過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學生家長會議,了解各班各科的教與學的情況,揚長避短,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五是認真落實中心校“教學工作規範”,對照規範,指導教學。

在狠抓教學常規管理過程中,我們紮實進行教本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擬定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計畫,並按計畫實施。一是規定每位教師本期相互聽課不少於10節;二是充分發揮骨幹教師作用,每教研組上好一節示範課或觀摩課;三是鼓勵青年教師勇於探究,大膽嘗試,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台;四是注重教學的專題研究,爭取市、縣級課題立項工作,對擔任課題立項的教師予以鼓勵和支持,課研經費予以保證。

五、加強後勤管理,最佳化育人環境

本學期後勤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自校安工程實施以來,學校為改善辦學條件,一直在多方奔走,積極爭取資金和立項工作,在中心校、縣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我校項目建設逐一落實。2470平方米教學樓加固工程於8月18日動工,10月8日交付使用,加固後的教學樓面貌換然一新,排除了安全隱患,640平方米的教師辦公樓即將竣工,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辦公條件,1600平方米男女生宿舍,主體工程即將結束,有望20cc年春投入使用,全面解決了偏遠同學上學困難的問題,切實減輕了學生家長的負擔。98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已破土動工,20cc年秋能完全交付使用,徹底改變了以往學校食堂破舊,建築面積少,不符合衛生要求的狀況,8789平方米的學生操場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20cc年春完全可以交付使用,徹底改善了師生體育活動場所,有力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這五大工程的逐一落實,凝聚著後勤人員的辛勤汗水,這五大工程的俊工,使長崗國中在校園建設建校以來的跨越式發展。二是後勤務實高效。本學期在公用經費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做了如下實事,1、新建圍牆120米;2、改造污水溝180米;3、修理翻新學生課桌凳536套;4、採購教師辦公桌椅70套;5、開闢花甫480平方米;6、拆除危房48間,面積達1440平方米;7、搬遷學生食堂,新置蒸飯櫃2個;8、改造電信線路130米;9、改造電路120米,總共投入資金壹拾貳萬壹仟捌佰元。三是工作提前後勤保障到位,本學期開學前將所有新書,辦公教學用品全部購買到位,特別是用了近半個月時間,安排因教學樓加固急需的周轉教室,從黑板、線路安裝,到學生課桌凳的搬運,在師生上課前一天全部到位,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學生食品的搬遷工作,保證了師生開學後的生活正常需要。可以說今年整個暑假,後勤都在忙碌之中,犧牲了他們大量休息時間,為學校的發展,教學的需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