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年“提高認識階段”自我總結

問題一:目前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自主學習能力差。

原因剖析:社會環境的因素。

現在的小孩較以前來說,生活條件都比較優越,再加上身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可謂是集幾代寵愛於一身,所以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均由家人包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他們這一代身上根本就得不到體現,一生下來就是家人的“小皇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雖然這些只是生活中的事,是長輩對小孩“愛”的體現,然而這也就使孩子養成了一種惰性。使得小孩子缺少了自理的機會,使他們喪失了自理的能力,也很少去想“接下來我要去做什麼呢?”而是等待爸媽叫他做什麼?

2、學校教育的因素。

進入學校,老師一時無法改變學生的惰性,於是在一定程度上去強制學生做這個做那個,想以此來改掉學生的壞習慣。雖然想法是沒錯,但這又給學生一種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老師沒說要做的就不是作業,老師說不用交的就不是作業,凡事都必須是老師交代過的,偶爾哪一天老師有事出差,那他們就會六神無主,不知道該做什麼好了。其實,長此以往,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太強,似乎學習都是為老師學,如果有一節自修課,而老師又沒布置作業的話,那就會鬧翻天了。他們從沒想過要自己去找作業做,自己主動的去學習。

整改措施:改變教師的想法。我越來越體會到教學成績的好與差是決定你合不合格的一個最為關鍵或者是唯一的因素,於是作為教師的是想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也許短暫的逼迫確實能暫時提高學生的成績,然而那並不是學生主動去學的,也不是學生真正認識到的,他僅僅是在為你而學罷了,那樣的基礎不紮實。所以,作為老師,不能只看到短暫的成功,而要費很大的時間去想想如何對學生的未來有利。

2、改變家長的想法。不能什麼事都由家長代勞,其實那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最多只能充當指導師或者是旁觀者。有關孩子的事,也不要事事都替孩子鋪好紅地毯,等著孩子走過,而應該地聽聽孩子的看法,試著讓孩子自己去拿主意,大人只要把握好一個大的方向,適當得引導孩子即可。適當的時候甚至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失敗的感覺,讓他自己親身認識到該怎么做,這樣比你要孩子怎么做效果要好的多!雖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我們可以在家訪時儘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家長的想法。

3、改變學生的思想。遂昌中學對老師的做法,讓我感觸很深,他們認為:只要解決思想問題,才能解決態度問題。學校應該努力激發老師內在工作的積極性,使他們很自覺,很高興,很投入地去工作,使他們很自然地突破時間和空間去學習相關知識,去思考和進行工作。如果說家長並沒有和我們天天見面,我們與學生可以說是朝夕相處,假如我們作為老師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很自覺、很高興、很投入地去學習。

問題二:我自己作為一名教師還沒有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還沒有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畫,有組織,有步驟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