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公司工作的自我總結

第三次的運作就是徹底地擺脫了人為業務的發展,真正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發展網路資源來維繫業務,在這幾個月時間裡,我也通過努力,發現其實和之前的運作比,更輕鬆,更簡化,但公司如何做大,做好,做深呢?

這段時間我也去了解過一些開設計公司的朋友考察過,也和一些對設計行業失去信心的朋友談過,也和行外的朋友交流過,最終做成整理如下:

1,設計行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行業?

我一個對設計失望的朋友曾經說過,其實設計根本不是個行業,充其量只是個職業,就是企業的一

個美工!想想也有道理,本來就是分工的逐步細化產生的公司類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深圳有那么多的設計公司,牛毛一樣的多,但有幾家是大型的呢?我曾經去一個規模化的生產公司談業務時,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設計公司做成大規模的呢,只要有充足的業務,就可以招收充足的設計師,招收足夠的客戶服務人員,不就利潤大了嗎?這個想法是很合理的,但實際根本沒商人去操作,為什麼呢?因為能把一個設計公司做這么大,靠的不是對設計的興趣和熱愛,靠的是一種絕對的商業智慧,經營頭腦,而如此聰明,如此厲害的商業天才又怎么可能來弄設計這個行業呢,他大可以把他的能力發揮到其他行業去,如飲食,如服裝,————設計,不能量化!

設計這個行業,我自認為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我曾經把他的經營比做是理髮店,來一個客戶就要理一下,不能一次理多個,人多了只能排隊了。而且里發師手藝成熟了,就自己開個小理髮店了,我們一樣,賣的就是一個手藝,賺的就是手藝錢。因此理髮店也沒有超大規模的。

後來又感覺這個比喻不一定合適,設計的價格可以抬很高,可以價值很高,如一個標誌2xxxx,好象理髮還不能達到,因此不具備一定的可比性。我後來就感覺應該更象是一個古董店,為什麼呢?古董店的古董也是不可複製的,它的價格就得賣個懂行的人了,如果你把一個清朝的碗賣給一個農民,估計他xxxx也不願意出,對他,沒用!所以古董行也不對不懂行的老闆開放,寧願生意冷清,也不能大聲叫賣,因此,電話行銷不行。設計行業的價值高低有時取決於人家是否欣賞,欣賞的人是否有錢,不欣賞的人他想設計一個標誌,只是感覺有這個需要,如果你的價格超過xxxx,他寧願不要,因為沒有標誌,他不會餓死,他也不會感覺不塌實。——他只是感覺大家都有了,咱也得來一個。而沒錢的人,也很想擁有一個好的標誌,也很欣賞你的設計,但口袋沒錢,你也難辦。總之,古董店只面對有錢的,懂行的人開,其他人等安靜。————設計不是生活必需品。

當然了,以上的兩個比喻,都是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談的,作為設計公司的經營者,當然是考慮如何提高利潤了。因此我把他比喻成咖啡店。咖啡店的咖啡一杯40幾元,你怎么算它的成本都很難達到的。如果你擺攤吆喝“賣咖啡了!xxxx一杯的咖啡!”估計也沒幾個人來,咖啡不如白開水解渴,不如白米飯解餓,要他做甚?曾經有一個客戶說,你設計個標誌,又不需要什麼本錢,你搗鼓個三天,成本也就幾百元,我看50xxxx就可以了。真是讓我氣憤,我當時就比喻,你去咖啡店泡咖啡,你願意跟人家算成本,講價格嗎?————那究竟,咖啡的價格是如何提升的呢?靠的是名氣,是裝修的環境,靠的是排斥只想吃飽的消費者。

通過以上的幾個比喻,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設計是一個高享受,滿足尊貴消費心理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