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營暑期實踐小結

素質拓展結束了,還沒由得我們留戀多久,緊接著的又要投入到下農村實踐的準備工作中。類似於頭腦風暴地討論行動方案,商量問卷的具體問題⋯⋯一切準備就緒後,7月12日早晨我們就真正地行動起來了。

在灣頭鎮二橋村,我們拜訪了當地的村委會,並和村委書記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談話。了解了當地農村的具體情況後我們就開始具體拜訪村民,在幫助村民做問卷的時候我了解了很多同村長截然不同的論點。尤其是談到醫療,村民對此還是很不滿意的。談到新農村建設,雖然村民都說不懂,不過還是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當地村民隊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切的,很多家長都直接把孩子送到外面比較好的學校就讀。當地農村的衛生條件還是比價差的,從村民口中得知,當地竟然沒有專門的環衛工人。

經過兩天的農村實踐,我對農村有了相比之前更加深刻的認知。感受到蘇南農村與蘇北農村的差距,也感受到了蘇北百姓毫不輸於蘇南百姓的試圖改變現狀進取心。我很受鼓舞。

雖然,由於民眾的戒備心,開始時沒有能真正很好地交流觀點。但是之後我們變得更加耐心,和他們貼得愈近,他們真的把我們當成了客人,當成了傾訴的對象。在一家老奶奶家,條件只能算是一般吧,在做完問卷之後,偏要給我和我partner每人一瓶可樂,最後只好勉強收下。

不過在問卷的時候,有時會感到很無助。村民們和我們講了那么多他們的想法,有時想讓我們反應一下,可是,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除了讓他們反應點情況外,我們真的做不了什麼。

最後暑期菁英訓練營就只剩最後的環節了,最後一天聽四場講座。

第一場是由前學生會主席李航傑學長做的關於《做好一名學生幹部》的講座。李航傑學長從:一、“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學生幹部?”,要以鍛鍊為目的,口才的鍛鍊尤為重要。二、“怎樣做好一名學生幹部?”,多學習,多做事,少說話。作為一名被領導者,我們要服從並完善領導的指示。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們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但一定是知人善用的人。要團結好每一個成員。三、我們還必須有大局意識,構建部門文化。他還說了句比較有意思的話:我生平最討厭那些知錯不改的人。

第二場報告是由社發學院的吳林斌教授主持的《傳承禮儀精神,提升社交能力》的講座。吳教授分別從禮和禮儀、社交禮儀的規則和慣例、個人形象整飾、社交禮儀舉要等幾個方面,用生動的事例、平淡的語言,引經據典,道古論今,詳盡又簡要地詮釋了文明禮儀地要領及內涵。其中關於“仁宅,義路,禮門。”的敘述讓我很受啟發。還有說道社交禮儀中的“等距離”原則時,只覺得自己平時做得很不足,亟待改進。

接下來得一場報告是由我們班的班主任居加穎老師主講得的,“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是她本次講座的主題。她開頭分別講了三個小故事,讓我們互動並從中知道了三個道理:一、力爭第一,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二、創新方法及其重要;三、不管學什麼千萬不要閉門造車。緊接著又從:學習優秀、禮貌、自信、責任心、平常心、效率、筆功、廣交朋友、愛心、團隊意思,十大方面和大家討論分享各自得心得體會

最後一場報告,很遺憾沒有記下主講老師得名字,不過我想一起參加講座得同學都會對她印象深刻。老師來自揚州職業技術學院,是服裝設計老師,平時還會訓練模特。演講得主題是“形象是你一生的招牌”。老師本人現身說法,理論加上實際的指導,使這場講座格外與眾不同。老師有一個論點“服飾往往可以表現人格”,我認為這值得我們探究一下。

然後是學員代表高翔和何百瑩得發言,最後是院劉書記的發言,對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的評價還有再向學員們提了一些要求和建議。

至此,暑期菁英訓練營全部結束了。雖然整個訓練營下來人有些許疲倦,不過收穫可是滿滿的。我們的社聯、學生會的團隊會變得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了。我們也懂得了很多從前從來沒有意識到得道理,變得更加堅強。還有貼近農民的經歷也讓我們有了別樣的感受。我想這必定會對我們今後從事學生工作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