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的原生態

在主題分解階段里,最好向學生指導使用概念圖的方法,拓展他們內心的認識與思維習慣,這樣更有助於學生髮現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更有利於學生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由於概念圖方法輔助主題分解的綜述很多,本文不在此細說)。

3、自由空間,和諧包容——活動策劃階段:在活動策劃階段一般有四步,一、學生進行活動策劃。二、學生將本組方案計畫在全班匯報交流。三、學生針對各小組方案計畫情況展開討論。四,學生根據討論情況完善計畫。要讓策劃做到“原生”,無他,就讓學生做他們喜歡的事,包括小組起名號、活動口號、修改或添加老師提供的撰寫活動計畫的表格等等,特別是在小組起名這一環節上,有些案例是以研究內容作為出發點,定下組別名稱,如《杏林春涼茶的探究》⑤的案例當中,老師在實行階段將學生分為三個活動小組:“公司摸底組”、“市場研究組”、“點子謀劃組”。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學生起一些自己喜歡的,卻與研究主題沒什麼關聯的名號呢?

指導老師可以在起組名一事上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組名要健康向上,有一定的寓意,通過取名,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幾個人是一個小集體,樹立自信心,產生榮辱與共的思想。如有些案例當中的活動小組就有“發現組”、“牛頓組”、“創新組”、“勝利組”、“探險組”等等。⑥

事實證明,只要教師相信學生,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看看學生給自己小組起的名稱:光榮、必勝、無敵、勤奮、日進、翱翔、合力、雄鷹,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氣魂!⑦

4、帶疑交流,激發活力——階段交流階段:階段交流,主要是學生匯報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通過教師指導和同學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主要是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匯報交流。其課堂活動過程大致有如下幾個步驟。1、學生分組匯報活動過程2、教師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出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3、引導學生髮現生成的主題,學生自主匯報從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這一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將平時在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在班級進行匯報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很講究活動的“生成性”,特別是問題的生成性,所謂生成性其實就是“原生態”,學生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最原始的東西,我們可以做點小積累,把每次活動或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生成的問題,用“小課題”輔導的方式來單獨完成,做微型課題的研究。

5、分享快樂享受學習——總結交流階段:(一)分組匯報式活動總結交流(二)答辯式活動總結交流。這個階段當中學生把前期所做的一切匯集成屬於自己的作品展示,但我們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