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文到底該不該批改

長期以來,對作文批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么,作文到底要不要批改?採用何種方式批改?我認為,作文教師不批不行,但也無須全改全批。教師主導,師生共改,才是作文批改的有效方法。

中學生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他們自己又缺乏修改經驗,因而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所有作文都由教師全批全改,不僅耗時耗力,對學生來說也沒有多大實際效果,正如葉老感嘆的“勞而少功”。所以,就每次作文來說,教師可以選批一部分,其他可以引導學生自改或互改。

先說說教師批改。教師批改作文得法,應該說對學生是有很大幫助的。魏書生老師儘管十幾年未批改過學生作文,但他也承認教師的批改是有作用的,他說:倘若批一點,“學生作文水平一定會提高得更快。”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批改呢?首先,教師應本著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態度,進行全面瀏覽,看哪些學生寫得好一些,有特色;哪些學生不符合要求,存在什麼共性問題,做一些記錄,作為組織學生自改或互改的要求,同時也能為作文講評積累素材。其次,應有選擇地批改幾篇,批,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議,給學生的“改”以啟發;改,則應改在關鍵之處,能讓學生感到老師“改”的必要、高明。做到象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要有啟發性,能收到舉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 另外,對一些特殊作文,如思想感情、寫作態度方面有問題的,或者是特別優秀,可以推薦發表的,還可以採取面批的辦法。這樣不僅可以共同修改作文中的問題,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我想,一學期中,教師最好能夠給每個同學都認真地批改一兩篇,作為示範,讓學生從中獲得修改文章的能力和技巧。

除了教師直接批改之外,引導學生自改互改,應是作文批改的重要形式。劉國正先生說過:“在作文中,一向是學生作文,老師批改。這種方式好似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於此同時,還可以提倡學生自改。”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自改互改呢?葉老認為,修改文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引導學生修改思想,二是修改語言,三是修改文字。這為我們解決了改什麼的問題。至於怎么改,一般是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內容是否切題;接下來看文章的條理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最後再改出文中的語病、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符號。無論是好作文還是差作文,都應要求學生儘量指出好在哪裡,差在什麼地方,並在作文本上一一作好批註。學生自改互改作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參與其中,並發揮主導作用。教師一是要提出具體要求,即本次作文批改的重點是什麼,一般說,每次作文批改不宜面面俱到,應著重解決一兩個方面問題。二是要制定有效的組織措施,尤其互改,是同桌互改,還是分小組進行,包括寫作水平差和寫作水平低的搭配問題,都必須精心安排。三是要對批改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指導,對批改中有爭議的問題予以裁決。否則,自改互改就會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總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都不可忽視。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文而異,靈活處理,作文批改才能發揮它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