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張纂 張亮 張耀 趙起 徐遠 王峻 王紘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乾太守。纂初事爾朱榮,又為爾朱兆都督長史。為兆使於高祖,遂被顧識。高祖舉義山東,劉誕據相州拒守,時纂亦在其中。高祖攻而拔之,以纂參丞相軍事。

纂性便僻,左右出內,稍見親待,仍補行台郎中。高祖啟減國封,分賞文武,纂隨例封壽張伯。魏武帝末,高祖赴洛,以趙郡公琛為行台,守晉陽,以纂為右丞。轉相府功曹參軍事,除右光祿大夫。使於茹茹,以銜命稱旨。歷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邙山之役,大獲俘虜,高祖令纂部送京師,魏帝賜絹五百匹,封武安縣伯。復為高祖行台右丞,從征玉壁。大軍將還山東,行達晉州,忽值寒雨,士卒飢凍,至有死者。州以邊禁不聽入城。於時纂為別使,遇見,輒令開門內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高祖聞而善之。

纂事高祖二十餘歲,傳通教令,甚見親賞。世宗嗣位,侯景作亂潁川,招引西魏。以纂為南道行台,與諸將率討之。還,除瀛州刺史。會世宗入為太子少傅。後與平原王段孝先、行台尚書辛術等攻圍東楚,仍拔廣陵、涇州數城,斬賊帥東方白額。授儀同三司,監築長城大使,領步騎數千鎮防北境。還,遷護軍將軍,尋卒。

張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也。少有乾用。初事爾朱兆,拜平遠將軍。以功封隰城縣伯,邑五百戶。高祖討兆於晉陽,兆奔秀容。兆左右皆密通誠款,唯亮獨無啟疏。及兆敗,竄於窮山,令亮及倉頭陳山提斬己首以降,皆不忍,兆乃自縊於樹。伯德伏屍而哭。高祖嘉嘆之。授丞相府參軍事,漸見親待,委以書記之任。天平中,為世宗行台郎中,典七兵事。雖為台郎,而常在高祖左右。遷行台右丞。

高仲密之叛也,與大司馬斛律金守河陽。周文帝於上流放火船燒河橋。亮乃備小艇百餘艘,皆載長鎖,鎖頭施釘。火船將至,即馳小艇,以釘釘之,引鎖向岸,火船不得及橋。橋之獲全,亮之計也。

武定初,拜太中大夫。薛琡嘗夢亮于山上持絲,以告亮,且占之曰:"山上絲,幽字也。君其為幽州乎?"數月,亮出為幽州刺史。屬侯景叛,除平南將軍、梁州刺史。尋加都督揚、潁等十一州諸軍事,兼行台殿中尚書,轉都督二豫、揚、潁等八州軍事、征西大將軍、豫州刺史、尚書右僕射、西南道行台。攻梁江夏、潁陽等七城,皆下之。

亮性質直,勤力強濟,深為高祖、世宗所信,委以腹心之任。然少風格,好財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潔,及歷諸州,鹹有黷貨之聞。武定末,征拜侍中、汾州大中正。天保初,授光祿勛,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別封安定縣男,轉中領軍。尋卒於位,贈司空公。

張耀,字靈光,上谷昌平人也。父鳳,晉州長史。耀少而貞謹,頗曉史職。解褐給事中,轉司徒水曹行參軍。義旗建,高祖擢為中軍大都督韓軌府長史。及軌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為軌諮議參軍。後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軌左右以贓罪掛網者百有餘人,唯耀清白獨免。征為丞相府倉曹。

顯祖嗣事,遷相府掾。天保初,賜爵都亭鄉男,攝倉、庫二曹事。諸有賜給,常使耀典之。轉秘書丞,遷尚書右丞。顯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帝夜還,耀不時開門,勒兵嚴備。帝駐蹕門外久之,催迫甚急。耀以夜深,真偽難辯,須火至面識,門乃可開,於是獨出見帝。帝笑曰:"卿欲學郅君章也?"乃使耀前開門,然後入,深嗟賞之,賜以錦采。出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肅宗輔政,累遷秘書監。

耀歷事累世,奉職恪勤,鹹見親待,未嘗有過。每得祿賜,散之宗族。性節儉率素,車服飲食,取給而已。好讀《春秋》,月一遍,時人比之賈梁道。趙彥深嘗謂耀曰:"君研尋《左氏》,豈求服虔、杜預之紕繆邪?"耀曰:"何為其然乎?《左氏》之書,備敘言事,惡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幾。故厲己溫習,非欲詆訶古人之得失也。"天統元年,世祖臨朝,耀奏事,遇暴疾,仆於御前。帝下座臨視,呼數聲不應。帝泣曰:"豈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時年六十三。詔稱耀忠貞平直,溫恭廉慎。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燕州刺史,謚曰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