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陳將吳明徹寇淮南,歷陽、瓜步相尋失守。趙彥深於起居省密訪文宗曰:"吳賊侏張,遂至於此,仆妨賢既久,憂懼交深,今者之勢,計將安出?弟往在涇州,甚悉江淮間情事,今將何以御之?"對曰:"荷國厚恩,無由報效,有所聞見,敢不盡言。但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將,數千已下,復不得與吳楚爭鋒,命將出軍,反為彼餌。尉破胡人品,王之所知。進既不得,退又未可,敗績之事,匪朝伊夕。王出而能入,朝野傾心,脫一日參差,悔無所及。以今日之計,不可再三。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淮南招募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領舊將淮北捉兵,足堪固守。且琳之於曇頊,不肯北面事之明矣,竊謂計之上者。若不推赤心於琳,別遣餘人掣肘,復成速禍,彌不可為。"彥深嘆曰:"弟此良圖,足為制勝千里,但口舌爭來十日,已不見從。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武平七年,周武平齊,與陽休之、袁聿修等十八人同敕入京,授儀同大將軍、司成下大夫。隋開皇初,授莒州刺史,至州,遇疾去官。開皇六年卒,年六十六。文宗以貴遊子弟升朝列,才識敏贍,以乾局見知。然好游詣貴要之門,故時論以為善於附會。

子師,少好學,明辨有識悟,尤以吏事知名。河清初,司空參軍事,歷侍御史、太常丞、尚書左外兵郎中。隋開皇中,尚書比部、考功侍郎。大業初,卒於大理少卿。

文宗弟文舉,亦有才幹,歷尚書比部、二千石郎中、定州長史,帶中山郡守。卒於太尉長史。

文宗從父兄楷,字那延,有器乾,善草隸書。歷尚書左民部郎中、治書侍御史、長樂中山郡守、京畿長史、黃門郎、假儀同三司。

齊滅,朝貴知名入周京者:度支尚書元修伯,魏文成皇帝之後,清素寡慾,明識理體。少歷顯職,尚書郎、治書侍御史、司徒左長史、數郡太守、光州刺史,所在皆著聲績。及為度支,屬政荒國蹙,儲藏虛竭,賦役繁興。修伯憂國如家,恤民之勞,兼濟時事,詢謀宰相,朝夕孜孜,與錄尚書唐邕回換取捨,頗有裨益。周朝授儀同大將軍、載師大夫。其事行史闕,故不列於傳。齊末又有並省尚書隴西辛愨、散騎常侍長樂潘子義並以才幹知名。入仕周、隋,位歷通顯雲。

論曰:李稚廉等以材能器乾,所在鹹著聲名。封述聚積財賄,敝於鄙吝,季良以學淺為累,文宗以附會見稱。然則羊、李二賢足為具美,士人君子,可不慎與!

贊曰:惟茲數賢,幹事貞固。生被雌黃,歿存縑素。封及源、許,終為身蠹。

《北齊書》 唐·李百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