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梁士彥 元諧 虞慶則 元胄 達奚長儒 賀婁子乾(兄詮) 史萬歲劉方(馮昱 王 楊武通 陳永貴 房兆) 杜彥 周搖 獨孤楷(弟盛)乞伏慧 張威 和洪 陰壽(子世師 骨儀) 楊義臣

梁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人也。少任俠,好讀兵書,頗涉經史。周武帝將平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為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人甚憚之。後以熊州刺史從武帝拔晉州,進位大將軍,除晉州刺史。及帝還後,齊後主親攻圍之,樓堞皆盡,短兵相接。士彥慷慨自若,謂將士曰:"死在今日,吾為爾先!"於是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一當百。齊師少卻。乃令妻妾及軍人子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武帝六軍亦至,齊師圍解。士彥見帝,持帝須泣,帝亦為之流涕。時帝欲班師,士彥叩馬諫。帝從之,執其手曰:"朕有晉州,為平齊之基,宜善守之。"及齊平,封郕國公,位上柱國、雍州主簿。宣帝即位,除徐州總管。與烏丸軌禽陳將吳明徹、裴忌於呂梁,略定淮南地。

隋文帝作相,轉亳州總管。尉遲迥反,為行軍總管,及韋孝寬擊之,令家僮梁默等為前鋒,士彥繼之,所當皆破。及迥平,除相州刺史。深見忌,徵還京師。閒居無事,恃功懷怨,與宇文忻、劉昉等謀反。將率僮僕候上享廟之際以發機。復欲於蒲州起事,略取河北,捉黎陽關,塞河陽路,劫調布為牟甲,募盜賊為戰士。其甥裴通知而奏之。帝未發其事,授晉州刺史,欲觀其志。士彥欣然謂昉等曰:"天也!"又請儀同薛摩兒為長史,帝從之。後與公卿朝謁,帝令執士彥、忻、昉等於行間,詰之狀,猶不伏,捕薛摩兒至對之。摩兒具論始末云:"第二子剛垂泣苦諫,第三子叔諧曰:'作猛獸須成斑。'"士彥失色,顧曰:"汝殺我!"於是伏誅,時年七十二。有子五人。

操字孟德,位上開府、義鄉縣公,早卒。

剛字永固,位大將軍、通政縣公、涇州刺史。以諫父獲免,徙瓜州。叔諧坐士彥誅。

梁默者,士彥之蒼頭也,驍武絕人。士彥每從征伐,常與默陷陣。仕周,位開府。開皇末,以行軍總管從楊素征突厥,進位大將軍。又從平楊諒,授柱國。大業五年,從煬帝征吐谷渾,力戰死之。贈光祿大夫。

元諧,河南洛陽人也,家世貴盛。諧性豪俠,有氣調。少與隋文帝同受業於國子,甚相友愛。後以軍功,累遷大將軍。及帝為相,引致左右。諧謂帝曰:"公無黨,譬如水間一堵牆,大危矣。公其勉之!"及帝受禪,顧諧笑曰:"水間牆竟何如也?"進位上大將軍,封樂安郡公。奉詔參修律令。

時吐谷渾將定城王鍾利旁率騎度河,連結党項。諧率兵出鄯州,趣青海,邀其歸路。相遇於豐利山,諧擊走之,又破其太子可博汗。其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其所部來降。詔授上柱國,別封一子縣公。諧拜寧州刺史,頗有威惠。然性剛愎,好排詆,不能取媚於左右。嘗言於上曰:"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上曰:"宜終此言。"後以公事免。

時上柱國王誼有功於國,與諧俱無位任,每相往來。胡僧告諧、誼謀反,帝按其事,無狀,慰諭釋之。未幾,誼誅,諧漸被疏忌。然以龍潛之舊,每預朝請,恩禮無虧。及平陳,百僚大宴,諧進曰:"陛下威德遠被,臣前請突厥可汗為候正,陳叔寶為令史,今可用臣言。帝曰:"朕平陳國,本以除逆,非欲誇誕。公之所奏,殊非朕心。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叔寶昏醉,寧堪驅使?"諧默然而退。

後數歲,有人告諧與從父弟上開府滂、臨澤侯田鸞、上儀同祁緒等謀反。帝令按其事。有司奏:"諧謀令祁緒勒党項兵,既繼巴蜀。時廣平王雄、左僕射高熲二人用事,諧欲譖去之,云:'左執法星動已四年矣,狀一奏,高熲必死。'又言:'太白犯月,光芒相照,主殺大臣,雄必當之。'諧與滂嘗同謁帝,私謂滂曰:'我是主人,殿上者賊也。'因令滂望氣,滂曰:'彼雲似蹲狗走鹿,不如我輩有福德雲。'"帝大怒,諧、滂、鸞、緒並伏誅,籍沒其家。

虞慶則,京兆櫟陽人也,本姓魚。其先仕赫連氏,遂家靈武,世為北邊豪傑。父祥,周靈武太守。慶則幼雄毅,性俶儻,身長八尺,有膽智,善鮮卑語,身被重鎧,帶兩鞬,左右馳射,本州豪俠皆敬憚之。初以射獵為事,中更折節讀書,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之為人。仕周,為中外府外兵參軍事,襲爵沁源縣公。越王盛討平稽胡,將班師,內史下大夫高熲與盛謀,須文武幹略者鎮遏之,表請慶則,於是拜石州總管。甚有威惠,稽胡慕義歸者八千餘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