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


原、陽樊、攢茅四邑,以益其封。文公謝恩而退。百姓攜老
扶幼,填塞街市,爭來識認晉侯,嘆曰:“齊桓公今復出也!”
晉文公下令兩路俱班師。大軍屯於太行山之南,使魏犨定陽
樊之田,顛額定攢茅之田,欒枝定溫之田,晉侯親率趙 衰定
原之田。為何定原之田,文公親往?那原乃周卿士原伯貫之
封邑,原伯貫兵敗無功,襄王奪其邑以與晉。伯貫見在原城,
恐其不服,所以必須親往。顛頡至攢茅,欒枝至溫,守臣俱
攜酒食出迎。
卻說魏犨至陽樊,守臣蒼葛謂其下曰:“周棄峻豐,餘地
幾何!而晉復受四邑耶?我與晉同是王臣,豈可服之。”遂率
百姓持械登城。魏犨大怒,引兵圍之,大叫:“早早降順,萬
事俱休!若打破城池,盡皆屠戮!”蒼葛在城上答曰:“吾聞
‘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今此乃王畿之地。畿內百姓,非
王之宗族,即王之親戚。晉亦周之臣子,忍以兵威相劫耶?”
魏犨感其言,遺人馳報文公。文公致書於蒼葛,略曰:
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賜,寡人不敢違命。將軍
若念天子之姻親,率以歸國,亦惟將軍之命是聽。
因諭魏犨緩其攻,聽 ①
陽民遷徙。蒼葛得書,命城中百姓:
“願歸周者去,願從晉者留。”百姓願去者大半,蒼葛盡率之,
遷於軹村。魏犨定其疆界而還。
再說文公同趙衰略地至原。原伯貫給其下曰:“晉兵圍陽
樊,盡屠其民矣!”原人恐懼,共誓死守,晉兵圍之。趙衰曰:
“民所以不服晉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將不攻而下矣。”
文公曰:“示信若何?”趙衰對曰:“請下令,軍士各持三日之
糧,若三日攻原不下,即當解圍而去。”文公依其言。到第三
日,軍吏告稟:“軍中只有今日之糧了!”文公不答。是日夜
半,有原民縋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陽樊之民,未嘗遭戮,
相約於明晚獻門。”文公曰:“寡人原約攻城以三日為期,三
日不下,解圍去之。今滿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師。爾百姓自
盡守城之事,不必又懷二念。”軍吏請曰:“原民約明晚獻門,
主公何不暫留一日,拔一城而歸?即使糧盡,陽樊去此不遠,
可馳取也。”文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三日之
令,誰不聞之?若復留一日,是失信矣!得原而失信,民尚
何憑於寡人?”黎明,即解原圍。原民相顧曰:“晉侯寧失城,
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乃爭建降旗於城樓,縋 ②
城以追文公
之軍者,紛紛不絕。原伯貫不能禁止,只得開城出降。髯仙
有詩云:
口血猶含起戰戈,誰將片語作山河?
去原畢竟原來服,譎詐何如信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