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 太叔帶怙寵入宮中


子推對曰:“獻公之子九人,惟主公最賢。惠懷不德,天奪其
助,以國屬於主公。諸臣不知天意,爭據其功,吾方恥之!吾
寧終身織屨,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也!”老母曰:“汝雖不
求祿,亦宜入朝一見,庶不沒汝割股之勞。”子推曰:“孩兒
既無求於君,何以見為?”老母曰:“汝能為廉士,吾豈不能
為廉士之母?吾母子當隱於深山,毋溷 ②
於市井中也。”子推
大喜曰:“孩兒素愛綿上,高山深谷,今當歸此。”乃負其母
奔綿上,結廬於深谷之中,草衣木食,將終其身焉。鄰舍無
知其去跡者。惟解張知之,乃作書夜懸於朝門。文公設朝,近
臣收得此書,獻於文公。文公讀之,其詞曰:
有龍矯矯,悲夫其所;數蛇從之,周流天下。龍
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於淵,安其壤土。數蛇入
穴,皆有寧字;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文公覽畢,大驚曰:“此介子推之怨詞也!昔寡人過衛乏
食,子推割股以進。今寡人大賞功臣,而獨遺子推,寡人之
過何辭?”即使人往召子推,子推已不在矣。文公拘其鄰舍,
詰問子推去處:“有能言者,寡人並官之。”解張進曰:“此書
亦非子推之書,乃小人所代也。子推恥於求賞,負其母隱於
綿上深谷之中。小人恐其功勞泯沒,是以懸書代為白之。”文
公曰:“若非汝懸書,寡人幾忘子推之功矣!”遂拜解張為下
大夫。即日駕車,用解張為前導,親往綿山,訪求子推。只
見峰巒疊疊,草樹萋萋;流水潺潺,行雲片片;林鳥群噪,山
谷應聲;竟不得子推蹤跡。正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左右拘得農夫數人到來,文公親自問之。農夫曰:“數日前,
曾有人見一漢子,負一老嫗,息於此山之足

汲水飲之,復
負之登山而去。今則不知所之也。”文公命停車于山下,使人
遍訪,數日不得。文公面有慍色,謂解張曰:“子推何恨寡人
之深耶?吾聞子推甚孝,若舉火焚林,必當負其母而出矣。”
魏犨進曰:“從亡之日,眾人皆有功勞,豈獨子推哉?今子推
隱身以要君,逗遛車駕,虛費時日。待其避火而出,臣當羞
之!”乃使軍士于山前山後,周圍放火,火烈風猛,延燒數里,
三日方息。子推終不肯出,子母相抱,死於枯柳之下。軍士
尋得其骸骨。文公見之,為之流涕。命葬於綿山之下,立祠
祀之。環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農夫掌其歲祀。“改綿山
曰介山,以志寡人之過!”後世於綿上立縣,謂之介休,言介
子推休息於此也。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之候。國人思
慕子推,以其死於火,不忍舉火,為之冷食一月,後漸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