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


又報:“蘇護聽令。”子牙傳令請來。蘇家父子進見子牙,方欲行禮,子牙曰:“請起!敘
話,君侯大義素布海內,不是不忠小信之夫,識時務,棄暗投明,審禍福擇主而仕,寧棄椒
房之寵,以洗萬世污名,真英雄也。不才無不敬羨。”蘇護父子答曰:“不才父子,多有罪
戾:蒙丞相曲賜生全。愧感無地。”彼此遜謝言畢,姜子牙傳令:“把鄭倫推來。”眾軍校
推鄭倫,蜂擁推至檐前,鄭倫立而不跪,睜眼不語,有恨不能吞蘇侯父子。子牙曰:“鄭
倫!諒你有多大本領,屢屢抗拒,今已被擒,何不屈膝求生,尚敢大廷抗禮?”鄭倫大喝
曰:“無知匹夫,吾與爾等身為敵國,不得生擒爾等叛逆,解往朝歌,以正國法;今不幸吾
主帥同謀,誤被爾擒,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子牙命左右:“推去斬訖號令。”眾軍校將
鄭倫推出相府,只等行刑牌出,只見蘇侯向前跪而言曰:“啟丞相!鄭倫違抗天威,理宜正
法。但此人實是忠義,似還是可用之人!況此人胸中奇術,一將難求,望丞相赦其小過,憐
而用之,亦古人釋怨用仇之意,乞丞相海涵。”子牙扶起蘇護笑曰:“吾知鄭將軍忠義,乃
可用之人,特激之使將軍說之,則易於見聽。今將軍既肯如此,老夫敢不如命?”蘇侯聞言
大喜,領命出府至鄭倫面前。鄭倫看見蘇侯前來,俯首不語。蘇護曰:“鄭將軍!你為何迷
而不悟,嘗言識時務者,方可為俊傑。今國君無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塗炭,刀兵
不歇,天下無不思叛,正天欲絕殷商也。今周武以德行仁,推誠待士,澤及無辜,民安物
阜:三分有二歸周,其天意可知;子牙不久東征,弔民伐罪,獨夫授首,又誰能挽此愆尤
也?將軍可速早回頭,我與你告過,姜丞相容你納降,真不失君子見機而作,不然徒死無
益。”鄭倫長吁不語。蘇護復說曰:“鄭將軍非我苦苦勸你,可惜乎有大將之才,死於非
命。你說忠臣不事二主,今天下諸侯歸周,難道都是不忠的,難道武成王黃飛虎、鄧九公,
俱是不忠的?又是君失其道,便不可為民之父母,而殘賊之人,稱為獨夫;今天下叛亂,是
紂王自絕於天。況古雲良禽擇木,賢臣擇主,將軍可自三思,毋貽伊戚,天子征伐西岐,其
藝術高明之士,經天緯地之才者,至此皆化為烏有,豈此是力為之哉?況子牙門下多少高明
之士,道術精奇之人,豈是草草罷了。鄭將軍不可執迷,當聽吾言,後面有無限受用,不可
以小忠小諒而已。”鄭倫被蘇護一番言語,說得如夢初覺,如醉方醒,長嘆曰:“不才非君
侯之言,幾誤用一番精神。只是吾屢有觸犯,恐子牙門下諸將不能相容耳。”蘇護曰:“姜
子牙量如滄海,何細流之不納。丞相門下,皆有道之士,何不見容,將軍休得錯用念頭,待
吾稟過丞相就是。”蘇護至殿前打躬曰:“鄭倫被末將一番話說,今肯歸降。奈彼曾有小
過,恐丞相門下諸人,不能相容耳。”子牙笑曰:“當日是彼此敵國,各為其主;今肯歸
降,系是一家,何隙嫌之有?”忙令左右傳令:“將鄭倫放回,衣冠相見。”少時鄭倫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