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冥安〗

〖效穀〗

〖拼泉〗

〖廣至〗

〖龍勒〗有玉門關。

◆張掖屬國(武帝置屬國都尉,以主蠻夷降者。安帝時,別領五城。)戶四千六百五十六,口萬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騎〗

〖千人〗

〖司馬官〗

〖千人官〗

◆張掖居延屬國(故郡都尉,安帝別領一城。)戶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澤,古流沙。

右涼州刺史部,郡十二,縣、道、候官九十八。

◆上黨郡(秦置。雒陽北千五百里。)十三城,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

〖長子〗

〖屯留〗絳水出。

〖銅鞮〗

〖沾〗

〖涅〗有閼與聚。

〖襄垣〗

〖壺關〗有黎亭,故黎國。

〖泫氏〗有長平亭。

〖高都〗

〖潞〗本國。

〖猗氏〗

〖陽阿〗侯國。

〖穀遠〗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戶三萬九百二,口二十萬一百二十四。

〖晉陽〗本唐國。有龍山,晉水所出。刺史治。

〖界休〗有界山,有綿上聚。有千畝聚。

〖榆次〗有鑿壺。

〖中都〗

〖於離〗

〖茲氏〗

〖狼孟〗

〖鄔〗

〖盂〗

〖平陶〗

〖京陵〗春秋時九京。

〖陽曲〗

〖大陵〗有鐵。

〖祁〗

〖慮虒〗

〖陽邑〗有箕城。

◆上郡(秦置。)十城,戶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萬八千五百九十九。

〖膚施〗

〖白土〗

〖漆垣〗

〖奢延〗

〖雕陰〗

〖楨林〗

〖定陽〗

〖高奴〗

〖龜茲屬國〗

〖候官〗

◆西河郡(武帝置。雒陽北千二百里。)十三城,戶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萬八百三十八。

〖離石〗

〖平定〗

〖美稷〗

〖樂街〗

〖中陽〗

〖皋狼〗

〖平周〗

〖平陸〗

〖益蘭〗

〖圜陰〗

〖藺〗

〖圜陽〗

〖廣衍〗

◆五原郡(秦置為九原,武帝更名。)十城,戶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萬二千九百五十七。

〖九原〗

〖五原〗

〖臨沃〗

〖文國〗

〖河陰〗

〖武都〗

〖宜梁〗

〖曼柏〗

〖成宜〗

〖西安陽〗北有陰山。

◆雲中郡(秦置。)十一城,戶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萬六千四百三十。

〖雲中〗

〖鹹陽〗

〖箕陵〗

〖沙陵〗

〖沙南〗

〖北輿〗

〖武泉〗

〖原陽〗

〖定襄〗故屬定襄。

〖成樂〗故屬定襄。

〖武進〗故屬定襄。

◆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戶三千一百五十三,口萬三千五百七十一。

〖善無〗故屬雁門。

〖桐過〗

〖武成〗

〖駱〗

〖中陵〗故屬雁門。

◆雁門郡(秦置。雒陽北千五百里。)十四城,戶三萬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萬九千。

〖陰館〗

〖繁畤〗

〖樓煩〗

〖武州〗

〖汪陶〗

〖劇陽〗

〖崞〗

〖平城〗

〖埒〗

〖馬邑〗

〖鹵城〗故屬代郡。

〖廣武〗故屬太原。有夏屋山。

〖原平〗故屬太原。

〖彊陰〗

◆朔方郡(武帝置。)六城,戶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臨戎〗

〖三封〗

〖朔方〗

〖沃野〗

〖廣牧〗

〖大城〗故屬西河。

右并州刺史部,郡九,縣、邑、侯國九十八。

◆涿郡(高帝置。雒陽東北千八百里。)七城,戶十萬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萬三千七百五十四。

〖涿〗

〖逎〗侯國。

〖故安〗易水出,雹水出。

〖范陽〗侯國。

〖良鄉〗

〖北新城〗有汾水門。

〖方城〗故屬廣陽。有臨鄉。有督亢亭。

◆廣陽郡(高帝置,為燕國,昭帝更名為郡。世祖省並上谷,永元八年復。)五城,戶四萬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萬六百。

〖薊〗本燕國。刺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