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志第十一 天文中



三年九月丁卯,有流星大如雞子,起紫宮,西南至北斗柄間消。紫宮天子宮,文昌、少微為貴臣,天津為水,北斗主殺。流星起,歷紫宮、文昌、少微、天津,文昌為天子使,出有兵誅也。竇憲為大將軍,憲弟篤、景等皆卿、校尉,憲女弟婿郭舉為侍中、射聲校尉,與衛尉鄧疊母元俱出入宮中,謀為不軌。至四年六月丙辰發覺,和帝幸北宮,詔執金吾、五校勒兵屯南、北宮,閉城門,捕舉。舉父長樂少府璜及疊,疊弟步兵校尉磊、母元,皆下獄誅。憲弟篤、景等皆自殺。金犯軒轅,女主失勢。竇氏被誅,太后失勢。

五年四月癸巳,太白、熒惑、辰星俱在東井。七月壬午,歲星犯軒轅大星。九月,金在南斗魁中。火犯房北第一星。東井,秦地,為法。三星合,內外有兵,又為法令及水。金入斗口中,為大將將死。火犯房北第一星,為將相。其六年正月,司徒丁鴻薨。七月水,大漂殺人民,傷五穀。許侯馬光有罪自殺。九月,行車騎將軍事鄧鴻、越騎校尉馮柱發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八郡跡射、烏桓、鮮卑,合四萬騎,與度遼將軍朱徵、護烏桓校尉任尚、中郎將杜崇征叛胡。十二月,車騎將軍鴻坐追虜失利,下獄死;度遼將軍徵、中郎將崇皆抵罪。

七年正月丁未,有流星起天津,入紫宮中滅。色青黃,有光。二月癸酉,金、火俱在參。戊寅,金、火俱在東井。八月甲寅,水、土、金俱在軫。十一月甲戌,金、火俱在心。十二月己卯,有流星起文昌,入紫宮消。丙辰,火、金、水俱在斗。流星入紫宮,金、火在心,皆為大喪。三星合軫,為白衣之會,金、火俱在參、東井,皆為外兵,有死將。三星俱在斗,有戮將,若有死相。八年四月樂成王黨,七月樂成王宗皆薨。將兵長史吳棽坐事征下獄誅。十月,北海王威自殺。十二月,陳王羨薨。其九年閏月,皇太后竇氏崩。遼東鮮卑反,太守祭參不追虜,征下獄誅。九月,司徒劉方坐事免官,自殺。隴西羌反,遣執金吾劉尚行征西將軍事,越騎校尉節鄉侯趙世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及邊胡兵三萬騎,征西羌。

十一年五月丙午,流星大如瓜,起氐,西南行,稍有光,白色。占曰:“流星白,為有使客,大為大使,小亦小使。疾期疾,遲亦遲。大如瓜為近,小行稍有光為遲也。又正王日,邊方有受王命者也。”明年二月,蜀郡旄牛徼外夷白狼樓薄種王唐繒等率種人口十七萬歸義內屬,賜金印紫綬錢帛。

十二年十一月癸酉夜,有蒼白氣,長三丈,起天園,東北指軍市,見積十日。占曰:“兵起,十日期歲。”明年十一月,遼東鮮卑二千餘騎寇右北平。

十三年十一月乙丑,軒轅第四星間有小客星,色青黃。軒轅為後宮,星出之,為失勢。其十四年六月辛卯,陰皇后廢。

十六年四月丁未,紫宮中生白氣,如粉絮。戊午,客星出紫宮西行至昴,五月壬申滅。七月庚午,水在輿鬼中。十月辛亥,流星起鉤陳,北行三丈,有光,色黃。白氣生紫宮中為喪。客星從紫宮西行至昴為趙。輿鬼為死喪。鉤陳為皇后,流星出之為中使。後一年,元興元年十二月,和帝崩,殤帝即位一年又崩,無嗣,鄧太后遣使者迎清河孝王子即位,是為孝安皇帝,是其應也。清河,趙地也。

元興元年二月庚辰,有流星起角、亢五丈所。四月辛亥,有流星起斗,東北行到須女。七月己巳,有流星起天市五丈所,光色赤。閏月辛亥,水、金俱在氐。流星起斗,東北行至須女。須女,燕地。天市為外軍。水、金會為兵誅。其年,遼東貊人反,抄六縣,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烏桓討之。

孝殤帝延平元年正月丁酉,金、火在婁。金、火合為爍,為大人憂。是歲八月辛亥,孝殤帝崩。

孝安永初元年五月戊寅,熒惑逆行,守心前星。八月戊申,客星在東井、弧星西南。心為天子明堂,熒惑逆行守之,為反臣。客星在東井,為大水。是時,安帝未臨朝,鄧太后攝政,鄧騭為車騎將軍,弟弘、悝、閶皆以校尉封侯,秉國勢。司空周章意不平,與王尊、叔元茂等謀,欲閉宮門,輔將軍兄弟,誅常侍鄭眾、蔡倫,劫刺尚書,廢皇太后,封皇帝為遠國王。事覺,章自殺。東井、弧皆秦地。是時羌反,斷隴道,漢遣騭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及諸郡兵征之。是歲郡國四十一、縣三百一十五雨水。四瀆溢,傷秋稼,壞城郭,殺人民,是其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