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騶〗本邾國。

〖蕃〗有南梁水。

〖薛〗本國,六國時曰徐州。

〖卞〗有盜泉。有郚鄉城。

〖汶陽〗

右豫州刺史部,郡、國六,縣、邑公、侯國九十九。

◆魏郡(高帝置。雒陽東北七百里。)十五城,戶十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萬五千六百六。

〖鄴〗有故大河。有滏水。有氵釜水,有氵於城。有平陽城。有武城。有九侯城。

〖繁陽〗

〖內黃〗清河水出。有羛陽聚。有黃澤。

〖魏〗

〖元城〗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

〖黎陽〗

〖陰安〗邑

〖館陶〗

〖清淵〗

〖平恩〗

〖沙〗侯國。

〖斥丘〗有葛。

〖武安〗有鐵。

〖曲梁〗侯國,故屬廣平。有雞澤。

〖梁期〗

◆鉅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廣平國,以其縣屬。雒陽北千一百里。)十五城,戶十萬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萬二千九十六。

〖廮陶〗有薄落亭。

〖鉅鹿〗故大鹿,有大陸澤。

〖楊氏〗

〖鄡〗

〖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有昔陽亭。

〖任〗

〖南和〗

〖廣平〗

〖斥章〗

〖廣宗〗

〖曲周〗

〖列人〗

〖廣年〗

〖平鄉〗

〖南牎

◆常山國(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國,以其縣屬。)十三城,戶九萬七千五百,口六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四。

〖元氏〗

〖高邑〗故鄗,光武更名。刺史治。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於上此矣。

〖都鄉〗侯國。有鐵。

〖南行唐〗有石臼谷。

〖房子〗贊皇山,濟水所出。

〖平棘〗有塞。

〖欒城〗

〖九門〗

〖靈壽〗衛水出。

〖蒲吾〗

〖井陘〗

〖真定〗

〖上艾〗故屬太原。

◆中山國(高祖置。雒陽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戶九萬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九十五。

〖盧奴〗

〖北平〗有鐵。

〖毋極〗

〖新市〗有鮮虞亭,故國,子姓。

〖望都〗

〖唐〗有中人亭,有左人鄉。

〖安國〗

〖安憙〗本安險,章帝更名。

〖漢昌〗本苦陘,章帝更名。

〖蠡吾〗侯國,故屬涿。

〖上曲陽〗故屬常山。恆山在西北。

〖蒲陰〗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陽城。

〖廣昌〗故屬代郡。

◆安平國(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樂成,延光元年改。雒陽北二千里。)十三城,戶九萬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絳水、呼沱河。

〖阜城〗故昌城。

〖南宮〗

〖扶柳〗

〖下博〗

〖武邑〗

〖觀津〗經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

〖堂陽〗故屬鉅鹿。

〖武遂〗故屬河間。

〖饒陽〗故名饒,屬涿。有無蔞亭。

〖安平〗故屬涿。

〖南深〗澤故屬涿。

◆河間國(文帝置,世祖省屬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復故。雒陽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戶九萬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一。

〖樂成〗

〖弓高〗

〖易〗故屬涿。

〖武垣〗故屬涿。

〖中水〗故屬涿。

〖鄚〗故屬涿。

高陽〗故屬涿。有葛城。

〖文安〗故屬勃海。

〖束州〗故屬勃海。

〖成平〗故屬勃海。

〖東平舒〗故屬勃海。

◆清河國(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為甘陵。雒陽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戶十二萬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萬四百一十八。

〖甘陵〗故厝,安帝更名。

〖貝丘〗

〖東武城〗

〖鄃〗

〖靈〗和帝永元九年夏。

〖繹幕〗

〖廣川〗故屬信都。有棘津城。

◆趙國(秦邯鄲郡,高帝改名。雒陽北千一百里。)五城,戶三萬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萬八千三百八十一。

〖邯鄲〗有叢台。

〖易陽〗

〖襄國〗本邢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有檀台。有蘇人亭。

〖柏人〗

〖中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