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諸葛自述要語。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人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這表上陳,系在建興五年三月間,後主禪年已逾冠,立故車騎將軍張飛女為後,生男育女,年富力強;只是生性庸懦,未識大體,一切軍國重事,幸由諸葛丞相處理。諸葛既表請北伐,後王自然依從,當下催趲人馬,次第出發,振旅闐闐,伐鼓淵淵,由陽平關進兵,往駐漢中。寫得堂堂皇皇,不愧為北伐之師。小子有詩詠道:
三分鼎足早紆籌,受託討曹志更遒;
史筆煌煌稱北伐,紫陽書法足千秋。
蜀兵出駐漢中,當有探馬報達許昌。欲知魏主叡如何抵敵,且看下回說明。
欲承漢不得不伐魏,欲伐魏不得不和吳,諸葛公之所以出此者,全為時勢所迫,非真不欲報先主之恥也。為吳使則遣鄧芝,難吳使則命秦宓,折衝樽俎,用當其才,此尤為諸葛公之妙算。至若南征孟獲七縱七擒,蓋不如是不足以服蠻人之心。南蠻不服,終無由專心北伐耳。然必如羅氏《演義》之荒誕成文,幾似諸葛公之具有神術,毋乃惑人?中國小說,往往談仙說怪,釀成近世義和團之亂;救國不足,病國有餘,羅氏其流亞也!《前出師表》一篇,內外兼顧,備極殷勤,錄此可見諸葛公之仗義,閱此益知諸葛公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