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施慈悲仙子降妖 發慷慨儲君結伴

  話說道姑向小山道:“女菩薩不消焦心,小道特來相救。”隨即雜在眾人之 中。眾小妖把酒取到,道姑道:“他們不會飲酒。我的量大,拿來我吃。”眾小 妖道:“剛才進來,未曾留神,原來卻是六個女倮。”把酒送至道姑面前。道姑 飲完,又教快去取酒。這些小妖來往取酒,就如穿梭一般。一面取酒,一面只說: “好量!”道姑一面飲著,一面只教取酒。疊時把洞內若干美酒,飲的一滴無存, 還是催著取酒。眾小妖無酒可取,只得稟知女妖。女妖那裡肯信,即同三個男妖 來至後面。道姑一見,把口一張,那酒就如湧泉一般,一道白光,滔滔不斷,直 向四妖噴去,登時洞裡洞外,酒氣撲鼻。這股酒香,非比泛常,乃百種鮮果配成, 芬芳透腦,若教好飲的聞了,真可神迷心醉,望風垂涎,道姑一面噴酒,把手一 張,只聽呱刺刺雷聲振耳,霹靂之中,現出一朵彩雲;彩雲之上,端端正正托著 桃、李、橘、棗四樣果品,直向四怪頂門打將下去。道姑大聲喝道:“四個孽畜! 爾等胞衣巢穴,現俱在此,還不速現原形,等待何時!”四怪剛要逃走,不防雲 中四樣果品落下,只打的滿地亂滾,霎時變出本相。遠遠看去,個個小如彈丸, 不知何物。道姑上前,抬在手內。眾小妖都變本相,無非山精水怪,四散奔逃。 此時大家都已甦醒,俱向道姑叩謝。小山道:“請問仙姑尊姓大名?這四個 是何妖怪?”道姑道:“我是百果山人。因與女菩薩有緣,特來相救。”手中取 出四個物件道:“女菩薩請看:這就是四怪原形。”小山同眾人進前觀看,原來 卻是一個李核,一個桃核,一個棗核,一個橘核。多九公道:“世間此物甚多, 何以竟能為怪?莫非都是異種么?”道姑道:“此核雖非異種,但俱生於周朝, 至今千有餘年。李核名叫‘攜李’,當初西施因其昧美,素最喜食;桃核雖非仙 品,當年彌子瑕曾以其半分之衛君;橘核,昔日晏子至楚,楚王曾有黃橘之賜; 棗核名喚‘羊棗’,當日曾晰最喜。這四核雖是微末廢物,因昔年或在美人口中 受了口脂之香,或在賢人口內染了翰墨之味,或在姣童口邊感了龍陽之情,或在 良臣口裡得了忠義之氣,久而久之,精氣凝結,兼之受了日精月華,所以成形為 患。今遇貧道,也是他氣數當絕。”多九公忖道:“怪不得男相女裝,原來卻是 ‘分桃主人’。”因問道:“請教仙姑:剛才那美婦人同那美男子,自然就是西 施、彌子瑕形狀了。但那兩怪,一個面如黑棗,一個臉似黃橘,難道當年曾晰同 晏子就是這個模樣么?”道姑道:“西施、彌子瑕俱以美色蠱惑其君,非正人可 比,故精靈都能竊肖其形?至曾晰、晏子,身為賢士,名傳不朽,其人雖死猶生, 這些精靈,安能竊肖其形?所謂邪不能侵正。故棗怪面似黑棗,橘怪面似黃橘。 任他變幻,何能脫卻本來面目!”小山道:“請問仙姑:此去小蓬萊,還有若干 路程?”道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女菩薩自去問心,休來問我。”收了 四核,出洞去了。

多、林二人把人數查明,一齊上船前進。一路談起仙姑相救之事。多九公道: “這是唐小姐至孝所感,故屢遇異人相救。若據前日大蚌所言,唐兄已成神仙無 疑了。”林之洋道:“俺妹夫如成了神仙,俺甥女遇了災難,自然該有仙人來救。 俗語說的‘官官相護’,難道不準‘仙仙相護’?俺最疑惑的:他們所說‘百花’ 二字,不知隱著甚么機關?莫非俺甥女是百花托生么?”小山笑道:“若謂百花, 自然是百樣花了。豈有百花俱托生一人?斷無此理。即使竟是百花托生,甥女也 不情願。舅舅莫把這件好事替我攬在身上。”林之洋道:“若是百花托生,莫不 紅紅綠綠,甥女為甚倒不情願?”小山道:“舅舅要知:這些百花無非草木之類, 有何根基?此時甥女如系天上列宿托生,將來倘要修仙,有此根基或者可冀得一 善果;若是草木托生,既無根基,何能再蔭妄想?即使苦修,亦覺費事。當日有 人言:狐狸修仙最苦,因其素無根基,必須修到人身,方能修仙,須費兩層工夫。 即如甥女,若是百花托生,如要修仙,必須修的有了根基,方能再講修仙,豈不 過於費事?”林之洋道:“若這樣,俺倒盼你根基淺些,倒覺安靜,省得胡思亂 想,又生別的事來。”

若花道:“剛才那個少年男妖,為何搽胭抹粉,裝作女人模樣?”多九公道: “侄女:你不知么?他這模樣,是從你們女兒國學的,並且還會纏的上好小足, 穿的絕妙耳眼哩。”林之洋忍不住要笑。小山不解,再三追問。婉如把當日女兒 國穿耳纏足之事說了,小山這才明白,道:“怪不得前在東口那個道姑把舅舅稱 作‘纏足大仙’,舅舅滿面緋紅,原來是這緣故。”

忽聽眾水手喊道:“剛走的好好的,前面又要繞路了!”多、林二人忙至船 頭,只見迎面又有一座大嶺攔住去路。多九公道:“前年到此,被風暴刮的神魂 顛倒,並未理會有甚山島。今年走到這條路上,純是大嶺。要象這樣亂繞,只怕 再走一年還不到哩。”林之洋道:“俺們上去探探路徑。”將船停泊,二人上了 山坡。走了多時,迎面有一石碑,上面寫的也是“小篷萊”三個大字。多、林二 人看了,這才曉得此山就是小蓬萊。多九公道:“怪不得那道姑說:‘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誰知今已到了。”隨即走回,告知小山。

小山歡喜非常,惟有暗暗念佛。因天色已晚,不能上山。次日,起個絕早; 呂氏同婉如、若花也都起來。水手已備早飯,大家飽餐一頓,婉如、若花也要陪 著同去。林之洋手拿器械,帶了水手,一同登岸,上了山坡,上面有條山路,彎 彎曲曲,雖覺難走,幸喜接連樹木,可以攀藤附木而行。林之洋攙著小山,小山 手挽婉如,婉如手拉若花,慢慢步上山來,到了平川之地,歇息片晌,又朝前行。 轉過“小蓬萊”石碑,只見唐敖當日所題詩句,仍是墨跡淋漓。小山一見,淚落 不止。又向四處細細眺望,暗暗點頭道:“看了此山景致,凡念皆空,宛如登了 仙界。如此洞天福地,無怪父親不肯回來。此處不獨清秀幽僻,而且前面層岩錯 落,遠蜂重疊,一望無際,不知有幾許路程。此時只好略觀大概。少刻回船,再 同舅舅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