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太宗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諱晟,本諱吳乞買,世祖第四子,母曰翼簡皇后拏懶氏,太祖母弟也。遼太康元年乙卯歲生。初為穆宗養子。收國元年十月,命為諳班勃極烈。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輔五年,賜詔曰:“汝惟朕之母弟,義均一體,是用汝貳我國政。凡軍事違者,閱實其罪,從宜處之。其餘事無大小,一依本朝舊制。”

天輔七年六月,太祖次鴛鴦濼,有疾。至斡獨山驛,召赴行在。詔曰:“今遼主盡喪其師,奔於夏國。遼官特列、遙設等劫其子雅里而立之,已留宗翰等措畫。朕親巡已久,功亦大就,所獲州部,政須綏撫,是用還都。

八月中旬,可至春州,汝率內戚迎我,若至豹子崖尤善。”八月乙未,會於渾河北。戊申,太祖崩。

九月乙卯,葬太祖於宮城西。國論勃極烈杲、鄆王昂、宗峻、宗乾率宗親百宮請正帝位,不許,固請,亦不許。宗乾率諸弟以赭袍被體,置璽懷中。丙辰,即皇帝位。己未,告祀天地。丙寅,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癸酉,發春州粟,賑降人之徙於上京者。戊寅,詔諸猛安賦米,給戶口在內地匱乏者。南路軍帥闍母,敗張覺於樓峰口。

十月壬辰,詔以空名宣頭百道給西南、西北兩路都統宗翰,曰:“今寄爾以方面,如當遷授必待奏請,恐致稽滯,其以便宜從事。”己亥,上京慶元寺僧獻佛骨,卻之。闍母及張覺戰於兔耳山,闍母敗績。

十一月壬子,命宗望問闍母罪,以其兵討張覺。壬戌,復以空名宣頭及銀牌給上京路軍帥實古乃、婆盧火等。癸亥,宗望以闍母軍發廣寧,下瀕海諸郡縣。詔諭南京,割武、朔二州入於宋。婁室破朔州西山,擒其帥趙公直。勃堇斡魯別及勃剌速破走乙室白答于歸化。己巳,徙遷、潤、來、顯四州之民於瀋州。庚午,宗望及張覺戰於南京東,大敗之。張覺奔宋,城中人執其父及二子以獻,戮之軍中。壬申,張忠嗣、張敦固以南京降,遣使與張敦固入諭城中,復殺其使者以叛。己卯,詔女直人,先有附於遼,今復虜獲者,悉從其所欲居而復之。其奴婢部曲,昔雖逃背,今能復歸者,並聽為民。

十二月辛巳,蠲民間貸息。詔以鹹州以南,蘇、復州以北,年穀不登,其應輸南京軍糧免之。甲午,詔曰:“此聞民間乏食,至有鬻其子者,其聽以丁力等者贖之。”是日,以國論勃極烈杲為諳班勃極烈,宗乾為國論勃極烈。遣勃堇李靖如宋告哀。

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謾都訶為阿舍勃極烈,參議國政。壬子,命賞宗望及將士克南京之功,赦闍母罪。甲寅,以空名宣頭五十、銀牌十給宗望。戊午,詔孛堇完顏阿實賚曰:“先帝以同姓之人有自育及典質其身者,命官為贖。今聞尚有未復者,其悉閱贖之。”癸亥,以東京比歲不登,詔減田租、市租之半。甲戌,西南、西北兩路都統宗翰、宗望請勿割山西郡縣與宋,上曰:“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夏國奉表稱藩,以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祿濼西之地與之。丙子,貽宋書,索俘虜叛亡。丁丑,始自京師至南京每五十里置驛。

二月,詔有盜發遼諸陵者,罪死。庚寅,詔命給宗翰馬七百匹、田種千石、米七千石,以賑新附之民。丁酉,命徙移懶路都勃堇完顏忠於蘇瀕水。乙巳,詔諭南京官僚,小大之事,必關白軍帥,無得專達朝廷。丙午,宗翰乞濟師,詔有司選精兵五千給之。丁未,命宗望,凡南京留守及諸闕員,可選勛賢有人望者就注擬之,具姓名官階以聞。

三月己酉朔,命宗望以宋歲幣銀絹分賜將士之有功者。庚戌,叛人活孛帶降,詔釋之。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顯之民保山寨者,從之。己未,宗望以南京反覆,凡攻取之行,乞與知樞密院事劉彥宗裁決之。劉公胄、王永福棄家逾城來降,以公胄為廣寧尹,永福為奉先軍節度使。辛未,夏國王李乾順遣使上誓表。

閏月戊寅朔,賜夏國誓詔。辛巳,命置驛上京、春、泰之間。己丑,烏虎里、迪烈底兩部來降。丙午,既許割山西諸鎮與宋,以宗翰言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