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高釴,字翹之。祖鄭賓,宋州寧陵令。父去疾,攝監察御史。釴,元和初進士及第,判入等,補秘書省校書郎,累遷至右補闕,充史館修撰。十四年,上疏請不以內官為京西北和糴使。十五年,轉起居郎,依前充職。

釴孤貞無黨,而能累陳時政得失。長慶元年,穆宗憐之,面賜緋于思政殿,仍命以本官充翰林學士。二年,遷兵部員外郎,依前充職。四年四月,禁中有張韶之變,敬宗幸左軍。是夜,釴從帝宿於左軍。翌日賊平,賞從臣,賜釴錦彩七十匹,轉戶部郎中、知制誥。十二月,正拜中書舍人,充職如故。謝恩于思政殿,因諫敬宗,以求理莫若躬親,用示憂勤之旨也。帝深納其言,又賜錦彩五十匹。

寶曆二年三月,罷學士,守本官。太和三年七月,授刑部侍郎。四年冬,遷吏部侍郎。銓綜之司,官業振舉。七年,出為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八年六月卒,贈兵部尚書,遺命薄葬。釴少時孤貧,潔己力行,與弟銖、鍇皆以檢靜自立,致位崇顯,居家友睦,為搢紳所重。

銖,元和六年登進士第。穆宗即位,入朝為監察御史,累遷員外郎、吏部郎中。太和五年,拜給事中。七年,為外官監考使。八年十月,文宗用國子助教李仲言為侍講,銖率諫官伏閣論曰:"仲言素行纖邪,若聽用,必亂國經。"上令中使宣諭曰:"朕要仲言講書,非有聽用也。"是歲,先旱後水,京師谷價騰踴;彗星為變,舉選皆停,人情雜然流議。鄭注奸謀,日聞於外。銖等犯難論諍,冀上省悟。既奉宣傳,相顧失色,以其危亡可翹足而待也。明年,訓、注竊權,惡銖不附己,五月,出為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東觀察使。開成三年,就加檢校左散騎常侍,尋入為刑部侍郎。四年七月,出為河南尹。會昌末,為吏部侍郎。

鍇,元和九年登進士第,升宏辭科,累遷吏部員外。太和三年,準敕試別頭進士明經鄭齊之等十八人。榜出之後,語辭紛競。監察御史姚中立以聞,詔鍇審定。乃升李景、王淑等,人以為公。六年二月,自司勛郎中轉諫議大夫。七年,遷中書舍人。九年十月,以本官權知禮部貢舉。開成元年春,試畢,進呈及第人名,文宗謂侍臣曰:"從前文格非佳,昨出進士題目,是朕出之,所試似勝去年。"鄭覃曰:"陛下改詩賦格調,以正頹俗,然高鍇亦能勵精選士,仰副聖旨。"帝又曰:"近日諸侯章奏,語太浮華,有乖典實。宜罰掌書記,以誡其流。"李石曰:"古人因事為文,今人以文害事,懲弊抑末,實在盛時。"乃以鍇為禮部侍郎。凡掌貢部三年,每歲登第者四十人。三年,榜出後,敕曰:"進士每歲四十人,其數過多,則乖精選。官途填委,要窒其源,宜改每年限放三十人,如不登其數,亦聽。"然鍇選擢雖多,頗得實才,抑豪華,擢孤進,至今稱之。尋轉吏部侍郎。其年九月,出為鄂州刺史、御史大夫、鄂岳觀察使,卒。

釴子湜,鍇子湘,偕登進士第。湜,鹹通十二年為禮部侍郎。湘自員外郎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鹹通年,改諫議大夫。坐宰相劉瞻親厚,貶高州司馬。乾符初,復為中書舍人。三年,遷禮部侍郎,選士得人。出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澤潞觀察等使,卒。

馮宿,東陽人。丱歲隨父子華廬祖墓,有靈芝、白兔之祥。宿昆弟二人,皆幼有文學。宿登進士第,徐州節度張建封闢為掌書記。後建封卒,其子愔為軍士所立,李師古欲乘喪襲取。時王武俊且觀其釁,愔恐懼,計無所出。宿乃以檄書招師古,而說武俊曰:"張公與君為兄弟,欲同力驅兩河歸天子,眾所知也。今張公歿,幼子為亂兵所脅,內則誠款隔絕於朝廷,外則境土侵逼於強寇。孤危若此,公安得坐視哉!誠能奏天子,念先僕射之忠勛,舍其子之迫脅,使得束身自歸,則公於朝廷有靖亂之功,於張氏有繼絕之德矣!"武俊大悅,即以表聞。由是朝廷賜愔節鉞,仍贈建封司徒。

宿以嘗從建封,不樂與其子處,乃從浙東觀察使賈全府辟。愔恨其去己,奏貶泉州司戶。征為太常博士。王士真死,以其子承宗不順,不加謚。宿以為懷柔之義,不可遺其忠勞,乃加之美謚。轉虞部、都官二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