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光化末,樞密使劉季述、王仲先等幽昭宗於東門,冊裕為帝。及天復初誅季述、仲先,與寺人藏於右軍。群臣請殺之,昭宗曰:"太子沖幼,為賊輩所立。"依舊令歸少陽院。及朱全忠自鳳翔迎駕還京,以德王眉目疏秀,春秋漸盛,常惡之。謂崔胤曰:"德王曾竊居寶位,天下知之。大義滅親,何得久留?是教後代以不孝也。請公密啟。"胤然之,昭宗不納。他日言於全忠,全忠曰:"此國家大事,臣安敢竊議?乃崔胤賣臣也。"尋以哀帝為天下兵馬元帥。

後昭宗至洛下,一日幸福先寺,謂樞密使蔣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須令廢之,又欲殺之?"言訖淚下,因齧其中指血流。玄暉具報全忠,由是轉恚。昭宗遇弒之日,蔣玄暉於西內置社筵;酒酣,德王已下六王皆為玄暉所殺,投屍九曲池。

棣王祤。乾寧元年十月八日封。

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並與棣王同時封冊。

景王秘,乾寧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封。

祁王祺與景王同時封冊。

雅王禛、瓊王祥,並光化元年十一月九日封。

嗣襄王襜,性柔善,無他能。光啟二年春,車駕在寶雞,西軍逼請幸岐隴;帝以數十騎自大散關幸興元。時襜有疾,不能從,因為朱玫所挾至鳳翔。有台省官從行未及者僅百人。四月,玫乃與宰相蕭遘、裴澈率群僚冊襜為監國。襜以鄭昌圖判度支,而鹽鐵、戶部各置副使,三司之事,一以委焉,目曰"廢置相公"。五月,襜遣偽戶部侍郎柳陟等十餘人,分諭關東、河北諸道,納偽命者甚眾。十月,朱玫率蕭遘等冊襜為帝,改元曰永貞,遙尊僖宗為太上元皇聖帝。

初,河中王重榮表率東諸侯進貢,唯蔡賊與太原不順。秦宗權自僣號,太原不協於朱玫故也。及王行瑜殺朱玫,襜奔至渭上,王重榮使人迎之,襜與偽百官泣別,謂曰:"朕見重榮,當令與卿等各備所服以接卿。"殺朱玫之翌日,襜為鄜州亂軍所殺,行瑜遂函首送行在。襜四月監國,至十二月死,凡在偽位九月矣。

朱玫者,邠州人也。少從邊,以功歷郡守。乾符末,領邠寧節制。中和中,收復京師,與太原李克用、東方達同制加使相。光啟元年冬,受詔招討河中,軍敗。以軍容使田令孜失策,時諸軍皆怒,乃徇人情,表請誅令孜。令孜與楊復恭挾帝西幸,玫又失策。乃虜嗣襄王襜,與蕭遘等同立為帝,大行封拜,以啖諸侯;而天下之人,歸者十五六焉。與李昌符始謀冊立,及後,玫自稱大丞相,吐握在己。昌符怒之。乃以表送款行在,復密結樞密使楊復恭,人心乃離。

時行在出令,有能斬朱玫首者,則授以邠帥。賊將王行瑜以大唐峰不利,退保鳳州。終慮得罪,與腹心密謀,逕入京師。時玫有第在和善里,行瑜率兵仗入見。玫猶責以擅還,行瑜曰:"我要代爾領邠州節制,何復多言?"遂斬之。

王行瑜者,邠州人也。少隸本軍,事朱玫為偏將,平巢寇有功。光啟二年,玫冊嗣襄王襜為偽帝,授天平軍節度使。領兵守大散關,攻大唐峰,為李鋌所敗,乃送款行在。以部下反攻朱玫於闕下,斬之,因授邠州節度使。後平楊守亮于山南,以功累加至中書令。景福中,逼朝廷加尚書令。宰臣韋昭度密奏不可。會韓建、李茂貞稱兵入覲,欲行廢立。不果,乃請殺昭度與李磎。是歲,又遣弟行約攻河中;河中引太原軍至,由是大敗。行約、行實劫駕不獲,遂歸邠州。行瑜率兵屯梨園,王師圍急。行實、行約先敗,次保龍泉。行瑜又遁至邠州,不能守。乾寧二年十一月,挈族至慶州,為部下所殺。

史臣曰:自天寶已降,內官握禁鏇,中闈纂繼,皆出其心。故手才攬於萬機,目己睨於六宅;防閒禁錮,不近人情。文守好古睦親,至敦友悌。悔前非於齊湊,褒以儲闈;付後事於陳王,歸其胄席。或降輿朱邸,對食瓊筵,怡怡申肺腑之情,穆穆盡棣華之義;近朝盛美,可洽風謠。昭肅惑讒,毒流安邸。雖覽大臣之議,欲使磐維;竟無出閣之儀,終身幽枉。《谷風》之怨,可為傷心。大中、鹹通已來,寶圖世及。犬牙麟趾,雖不迨於姬周;平什布謠,未甚悲於宗籍。於姬不足,比魏有餘。

贊曰:周封子弟,運祚綿長。管、蔡剿絕,魯、魏克昌。誅叛賞順,王者大綱。法不私親,棣萼其芳。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