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



及為大官,好任機數,專候權要,朝列中無勢利者,視之蔑如也。曲事元載,親昵之。而為政苛細無大體;丁所生母憂罷。及載得罪後,出為鄭州刺史,遷河南尹,以無政績代還。時征汾州刺史劉暹。暹剛腸嫉惡,歷典數州,皆為廉使畏懼。宰相盧杞恐暹為御史大夫,虧沮己之所見,遽稱薦頎為御史大夫,以其柔佞易制也。從幸奉天,改左散騎常侍,歷左千牛上將軍,徙大理卿、太子少保、工部尚書。因入朝仆地,為金吾仗衛掖起,改太子少師致仕。貞元十五年卒,時年七十四。

盧徵,范陽人也,家於鄭之中牟。少涉獵書記。永泰中,江淮轉運使劉晏闢為從事,委以腹心之任,累授殿中侍御史。晏得罪,貶珍州司戶。元琇亦晏之門人,興元中,為戶部侍郎、判度支,薦徵為京兆司錄、度支員外。琇得罪,坐貶為信州長史。遷信州刺史。入為右司郎中,驟遷給事中。戶部侍郎竇參深遇之,方倚以自代。貞元八年春,同州刺史闕,參請以尚書左丞趙憬補之,特詔用徵,以間參腹心也。數歲,轉華州刺史。徵冀復入用,深結托中貴,厚遺之。故事,同、華以近地人貧,每正至端午降誕,所獻甚薄;徵遂竭其財賦,每有所進獻,輒加常數,人不堪命。疾病臥理者數年,貞元十六年卒,時年六十四。

楊憑,字虛受,弘農人。舉進士,累佐使府。征為監察御史,不樂檢束,遂求免。累遷起居舍人、左司員外郎、禮部兵部郎中、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觀察使,入為左散騎常侍、刑部侍郎、京兆尹。憑工文辭,少負氣節;與母弟凝、凌相友愛,皆有時名。重交遊,尚然諾,與穆質、許孟容、李鄘、王仲舒為友,故時人稱楊、穆、許、李之友,仲舒以後進慕而入焉。性尚簡傲,不能接下,以此人多怨之。及歷二鎮,尤事奢侈。

元和四年,拜京兆尹,為御史中丞李夷簡劾奏憑前為江西觀察使贓罪及他不法事,敕付御史台覆按,刑部尚書李鄘、大理卿趙昌同鞫問台中。又捕得憑前江西判官、監察御史楊瑗繫於台,復命大理少卿胡珦、左司員外郎胡證、侍御史韋顗同推鞫之。詔曰:"楊憑頃在先朝,委以藩鎮,累更選用,位列大官。近者憲司奏劾,暴揚前事,計錢累萬,曾不報聞,蒙蔽之罪,於何逃責?又建設居室,制度過差,侈靡之風,傷我儉德。以其自尹京邑,人頗懷之,將議刑書,是加愍惻。宜從遐譴,以誡百僚,可守賀州臨賀縣尉同正,仍馳驛發遣。"先是,憑在江西,夷簡自御史出,官在巡屬。憑頗疏縱,不顧接之。夷簡常切齒。及憑歸朝,修第於永寧里,功作並興,又廣蓄妓妾於永樂里之別宅,時人大以為言。夷簡乘眾議,舉劾前事,且言修營之僣,將欲殺之。及下獄,置對數日,未得其事。夷簡持之益急,上聞,且貶焉,追舊從事以驗。自貞元以來居方鎮者,為德宗所姑息,故窮極僣奢,無所畏忌。及憲宗即位,以法制臨下,夷簡首舉憑罪,故時議以為宜;然繩之太過,物論又譏其深切矣。

鄭元,舉進士第,累遷御史中丞。貞元中為河中節度使杜確行軍司馬。確卒,遂繼為節度使,入拜尚書左丞。元和二年,轉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三年春,遷刑部尚書,兼京兆尹。九月,復判度支,依前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元性嚴毅,有威斷,更踐劇任,時稱其能。元和四年,以疾辭職,守本官,逾月卒。

杜兼,京兆人,貞觀中宰相杜正倫五代孫。舉進士,累辟諸府從事,拜濠州刺史。兼性浮險,豪侈矜氣。屬貞元中德宗厭兵革,姑息戎鎮,至軍郡刺史,亦難於更代。兼探上情,遂練卒修武,占召勁勇三千人以上聞,乃恣凶威。錄事參軍韋賞、團練判官陸楚,皆以守職論事忤兼,兼密誣奏二人通謀,扇動軍中。忽有制使至,兼率官吏迎於驛中,前呼韋賞、陸楚出,宣制杖殺之。賞進士擢第,楚兗公象先之孫,皆名家,有士林之譽;一朝以無罪受戮,郡中股慄,天下冤嘆之。又誣奏李藩,將殺之,語在藩事中。故兼所至,人側目焉。元和初,入為刑部、吏部郎中,拜給事中,除金商防禦使,鏇授河南少尹、知府事,尋正拜河南尹。皆杜佑在相位所借護也。元和四年,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