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八十三



憲,晟第五子。晟十子,憲、愬最仁孝。及長,好儒術,以禮法修整,起家太原府參軍、醴泉縣尉。於頔鎮襄陽,闢為從事。時吳少誠據淮西,獨憚頔之威,當時鹹以憲謀畫致之。元和八年,田弘正以魏博奉朝旨,辟憲為從事,授衛州刺史,遷絳州,所至以理行稱。入為宗正少卿,遷光祿卿。穆宗即位,以太和公主降回鶻,命金吾大將軍胡證充送公主使,命憲副之。使還,獻《入蕃道里記》,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太府卿。出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大行二年,轉嶺南節度使。憲雖勛伐之家,然累歷事任,皆以吏能擢用,所履官秩,政績流聞。性本明恕,尤精律學,屢詳決冤獄,活無罪者數百人。以能入官,官無敗事,士君子多之。大和三年八月卒,時年五十六。

憑累歷諸衛大將軍,恕太子洗馬,並以蔭授官,累遷至少卿監。惎累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沉湎酒色,恣為豪侈,積債至數千萬。其子貸回鶻錢一萬餘貫不償,為回鶻所訴,文宗怒,貶惎為定州司法參軍。

王佖,晟之甥。雄武善騎射,自晟河西、河北出師,佖無役不從。朱泚之亂,晟攻賊於光泰門,賊鋒尚勁,佖與兵馬使李演逾苑牆血戰,敗賊前鋒,諸軍方振,論功為神策將。吐蕃之寇涇原,佖伏卒擊尚結贊,幾獲,由是深為吐蕃所畏。晟視佖恩寵與願、愬不殊,給與過之。晟既為張延賞媒孽罷兵權,亦不用佖為將帥,入為左衛上將軍。元和中,願、愬醞兄弟在方鎮,佖檢校工部尚書、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靈鹽節度使。先是,吐蕃欲成烏蘭橋於河〈土需〉,先貯材木,朔方節度使每遣人潛載之,委於河流,終莫能成。至是,蕃人知佖貪而無謀,先厚遺之,然後併忠於事君,長於應變,誠一代之賢將也。觀恆山之役,立談釋二帥之憾;涇師之亂,號哭赴奉天之危,可不為忠義乎!對白華之進軍,知平涼之必詐,沮星變之議,移渭橋之軍,可不為應變乎!解帶結孝忠之心,請婚釋延賞之怨,嫉惡有楚琳之請,懲亂行希鑒之誅,可不為明於決斷乎!而德宗皇帝聽斷不明,無人君之量,俾功臣困讒慝之口,奸人秉衡石之權,丁瓊之言,誠堪太息。雖齪齪刻渭橋之石,區區賜煙閣之銘,亦何心哉!作善遺慶,諸子俱才,元和平賊之功,聽、愬居其半。父子昆弟,皆以功名始終,道家所忌之談,李氏以善勝矣。

贊曰:桓桓太師,義勇天資。運鍾禍亂,力拯顛危。愬事章武,誅蔡平齊。凌煙畫圖,父子為宜。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