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十七上 本紀第十七上



八月申寅朔。丁巳,以兵部侍郎盧元輔為華州鎮國軍使,以代錢徽;以徽為吏部尚書致仕。壬戌,京畿奉先等十七縣水。

九月甲申朔。丁亥,王智興拔棣州。以新除橫海軍節度使李寰為夏州節度使。甲午,詔削奪王遷湊在身官爵,鄰道接界隨便進討。以前夏州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軍節度使。庚戌,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

冬十月癸丑朔。丁巳,罷揚州海陵監牧。以戶部尚書崔植為華州刺史、鎮國軍使。丙寅,嶺南節度使胡證卒。辛未,以江西觀察使李憲為嶺南節度使。癸酉,以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竇易直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等使,代李逢吉;以逢吉為宣武軍節度使,代令狐楚;以楚為戶部尚書。以右丞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己卯,以河南尹王璠為右丞,以左散騎常侍馮宿為河南尹。

十一月癸未朔。乙酉,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李祐為橫海軍節度使,新除傅良弼赴鎮,卒於陝州故也。甲辰,禁中巳時昭德寺火,直宣政殿之東,至午未間,北風起,火勢益甚,至暮稍息。十二月壬子朔。乙丑,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率所部兵馬二萬人謀叛,欲殺史憲誠父子。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暴卒。戊寅,詔以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路隨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三年春正月壬午朔。丙戌,亓志紹率兵回據永濟縣,其眾分散入諸縣邑。史憲誠告難,詔滄州行營兵士赴之。丁亥,京兆尹孔戢卒。庚寅,吏部尚書致仕錢徽卒。庚子,李聽殺敗亓志紹兵,志紹北走鎮州。甲辰,以太常卿李絳檢校司空,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禦使崔植卒。己酉,以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涯為太常卿。

二月辛亥朔,以兵部尚書崔群為荊南節度使。甲寅,荊南節度使王潛卒。

三月辛巳朔,以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乙酉,敕兵戈未息,教坊每日祗候樂人宜權停。壬辰,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卒。以前東都留守崔從為戶部尚書。

夏四月庚午,王智興奏部下將石雄搖扇軍情,請行朝典,乃長流白州。

五月己卯朔。甲申,柏耆斬李同捷於將陵,滄景平,李祐入滄州。丁亥,御興安樓,受滄州所獻。李祐送李同捷母、妻及男元達等赴闕,詔並宥之,令於湖南安置。貶滄德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循州司戶,宣慰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亞之虔州南康尉,以擅入滄州取李同捷,諸鎮所怒,奏論之也。丙申,橫海軍節度使李祐卒。以涇原節度使李岵為齊、德等州節度使,改名有裕。丁酉,以前義武軍節度使傅毅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辛丑,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惟清檢校司空,充涇原節度使;以左金吾衛大將軍劉遵古為邠寧節度使。

六月己酉朔。辛亥,以魏博節度使史憲誠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充河中晉絳節度使;以義成軍節度使李聽兼充魏博節度使;以魏博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史孝章為相衛節度使。壬申,敕:"元和四年敕禁鉛錫皆納官,許人糾告,一錢賞百錢,此為太過。此後以鉛錫錢交易者,一貫以下,州府常行杖決脊杖二十;十貫以下決六十,徒三年;過十貫已上,集眾決殺。能糾告者,一貫賞錢五十文。"秋七月己卯朔。癸未,中使劉弘逸送史憲誠旌節自魏州還,稱六月二十六日夜,魏博軍亂,殺史憲誠,立大將何進滔為留後,其新節度使李聽入城不得。乙丑,河中節度使薛平依前河中節度使。乙未,嶺南節度使李憲卒。兵部侍郎盧元輔卒。丁酉,以京兆尹崔護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戊戌,以大理卿李諒為京兆尹。乙巳,以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丁公著檢校戶部尚書,兼潤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觀察使;以前浙西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李德裕為兵部侍郎。辛亥,魏博何進滔奏:準詔割相、衛三州,三軍不受。壬子,詔以魏博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檢校左散騎常侍,充魏博節度使。癸丑,以衛尉卿殷侑檢校工部尚書,為齊德滄節度使。辛酉,京畿、奉先等九縣旱,損田。播州流人衛中行卒,宋、亳水害稼。壬申,詔雪王廷湊,復官爵。甲戌,以吏部侍郎李宗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