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選舉志

按《唐典》,凡選授之制,天官卿掌之,所以正權衡而進賢能也;凡貢舉之政,春官卿掌之,所以核文行而第雋秀也。洎梁氏以降,皆奉而行之,縱或小有釐革,亦不出其軌轍。今采其事。備紀於後,以志五代審官取士之方也。

梁開平元年七月,敕:“近年舉人,當秋薦之時,不親試者號為‘拔解’,今後宜止絕。”四月,兵部尚書、權知貢舉姚洎奏:“近代設文科、選胄子,所以綱維名教,崇樹邦本也。今在朝公卿親屬、將相子孫,有文行可取者,請許所在州府薦送,以廣疏材之路。”從之。(《文獻通考》:唐時知貢舉皆用禮部侍郎,梁開平中,始命兵部侍郎楊涉權知貢舉。)

唐同光二年十月,中書奏,請停舉選一年。敕:“舉、選二門,國朝之重事,但要精確,難議權停,宜準常例處分。”

天成元年八月,敕:“應三京、諸道,今年貢舉人,可依常年取解,仍命隨處量事,津送赴闕。”五年二月九日,敕:“近年文士,輕視格條,就試時疏於帖經,登第後恥於赴選。宜絕躁求之路,別開獎勸之門。其進十科已及第者,計選數年滿日,許令就中書陳狀,於都堂前各試本業詩賦判文。其中文藝灼然可取者,便與除官;如或事業不甚精者,自許準添選。”

晉天福三年三月,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權知貢舉崔梲奏:“臣謬蒙眷渥,叨掌文衡,實憂庸懦之材,不副搜羅之旨,敢不揣摩頑鈍,杜絕阿私,上則顯陛下求賢,次則使平人得路。但以今年就舉,比常歲倍多,科目之中,凶豪甚眾。每駁榜出後,則時有喧張,不自省循,但言屈塞,互相朋扇,各出言詞,或雲主司不公,或雲試官受賂,實慮上達聖聽,微臣無以自明,晝省夜思,臨深履薄。今臣欲請令舉人落第之後,或不甘心,任自投狀披陳,卻請所試,與疏義對證,兼令其日一甲同共校量,若獨委試官,恐未息詞理。儻是實負抑屈,則所司固難逭憲章;如其妄有陳論,則舉人乞痛加懲斷。冀此際免虛遭謗議,亦將來可久遠施行。儻蒙聖造允俞,伏乞降敕處分。”從之。

五年三月,詔:“及第舉人與主司選勝筵宴,及中書舍人靸鞋接見舉人,兼兵部、禮部引人過堂之日,幕次酒食會客,悉宜廢之。”四月,禮部侍郎張允奏曰:“明君側席,雖切旁求;貢士觀光,豈宜濫進。竊窺前代,未設諸科,始以明經,俾升高第。自有《九經》、《五經》之後,及《三禮》、《三傳》已來,孝廉之科,遂因循而不廢,搢紳之士,亦緘默而無言,以至相承,未能改作。每歲明經一科,少至五百以上,多及一千有餘,舉人如是繁多,試官豈能精當?況此等多不究義,惟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且常年登科者不少,相次赴選者甚多,州縣之間,必無遣闕,輦轂之下,須有稽留,怨嗟自此而興,謗讟因茲而起。但今廣場大啟,諸科並存,明經者悉包於《九經》、《五經》之中,無出於《三禮》、《三傳》之內,若夫釐革,恐未便宜,其明經一科,伏請停廢。”又奏:“國家懸科待士,貴務搜揚;責實求才,須除訛濫。童子每當就試,止在念書,背經則雖似精詳,對卷則不能讀誦。及名成貢部,身返故鄉,但克日以取官,更無心而習業,濫蠲徭役,虛占官名,其童子一科,亦請停廢。”敕明經、童子、宏詞、拔萃、明算、道舉、百篇等科並停。

七年五月,敕:“應諸色進策人等,皆抱材能,方來投獻,宜加明試,俾盡臧謀。起今後應進策條,中書奏覆,敕下,其進策人委門下省試策三道,仍定上、中、下三等。如是元進策內有施行者,其所試策或上或中者,委門下省給與減選,或出身優牒合格。參選日,其試策上者,委銓司超壹資注擬;其試策中者,委銓司依資注擬。如是所試策或上或中,元進策條並不施行;所試策下,元進策條內有施行者,其本官並仰量與恩賜發遣。若或所試策下,所進策條並不施行,便仰曉示發遣,不得再有投進。余並準前後敕文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