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卷三十九(唐書) 明宗紀五



閏月丁未,兩浙節度觀察留後、清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錢元瓘加杭州、越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鎮東、鎮海等軍節度使。戊申,趙德鈞獻戎俘於闕下,其蕃將特哩袞五十人留於親衛,余契丹六百人皆斬之。乙卯,升楚州為順化軍。以明州刺史錢元珦為本州節度使,以吏部尚書蕭頃為太子少保。契丹遣使來貢獻。契丹平州刺史張希崇上表歸順。乙丑,陝州節度使李從敏移鎮滄州。以宣徽南院使張延朗為陝州節度使。詔:“在京遇行極法日,宜不舉樂,兼減常膳。諸州遇行極法日,禁聲樂。”己巳,滑州掌書記孟升匿母服,大理寺斷處流,特敕孟升賜自盡。觀察使、觀察判官、錄事參軍朱其糾察,各行殿罰。襄邑縣民聞威,父為人所殺,不雪父冤,有狀和解,特敕處死。是月二十七,大水,河水溢。絳州地震。

九月乙亥,以捧聖左右廂副都指揮使索自通為雲州節度使。丁丑,以太府卿、判四方館事李郁為宗正卿。壬午,以晉州節度使安崇阮為左驍衛上將軍。甲申,吐蕃、回鶻各遣使貢獻。壬辰,宰臣王建立進玉杯,上有文曰“傳國萬歲杯”。乙未,詔德州流人溫韜、遼州流人段凝、嵐州司戶陶玘、憲州司戶石知訥、原州司馬聶嶼,並宜賜死於本處,暴其宿惡而誅之也。丙申,以邠州節度使梁漢顒為右威衛上將軍。丁酉,河陽節度使、駙馬都尉趙延壽為檢校司徒。己亥,詔徐州節度使房知溫兼荊南行營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

冬十月甲辰,制瓊華長公主孟氏可冊為福慶長公主。丙午,以滄州節度使李從敏兼北面招討使。戊申,帝臨軒,命禮部尚書韓彥惲、工部侍郎任贊往應州奉冊四廟。詔邠州節度使李敬周攻慶州,以刺史竇廷琬拒命故也。戊午,契丹平州刺史張希崇已下八十餘人見於元德殿,頒賜有差。突厥首領張慕進等來朝貢。甲子,安州節度使高行珪奏,屯駐左神捷、左懷順軍士作亂,已逐殺出城。詔升壽州為忠正軍。戊辰,以雲州節度使索自通領壽州節度使,以前雲州節度使張溫復為雲州節度使。庚午夜,西南有彗星長丈余,在牛星五度。

十一月癸酉,日南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賀。甲戌,捧聖指揮使何福進招收到安州作亂兵士五百人,自指揮使已下至節級四十餘人並斬,餘眾釋之。壬午,房知溫奏,荊南高季興卒。中書舍人劉贊奏:“請節度使及文班二品已上謝見通喚。”從之。是日,以契丹所署平州刺史、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張希崇為汝州刺史,加檢校太傅。己丑,中書奏:“今後或有封冊,請御正衙。”從之。青州奏,節度使霍彥威卒,輟朝三日。詔宰臣王建立權知青州軍州事。庚寅,禮部員外郎和凝奏:“應補齋郎並須引驗正身,以防偽濫。舊例,使蔭一任官補一人,今後改官須轉品即可,如無子,許以親侄繼限,念書十卷,試可則補。”從之。甲午,以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三司王建立為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丙申,帝謂侍臣曰:“古鐵券如何?”趙鳳對曰:“帝王誓文,許其子子孫長享爵祿。”帝曰:“先朝所賜,惟朕與郭崇韜、李繼麟三人爾,崇韜、繼麟尋已族滅,朕之危疑,慮在旦夕。”於是嗟嘆久之。趙鳳曰:“帝王執信,故不必銘金鏤石矣。”吏部郎中何澤奏:“流外官請不試書判之類。”從之。吐蕃遣使朝貢。戊戌,前安州節度副使范延榮並男皆斬于軍巡獄,為高行珪誣奏故也。

十二月壬寅朔,詔真定府屬縣宜準河中、鳳翔例升為次畿,真定縣升為次赤。甲辰,邠州節度使李敬周奏,收下慶州,刺史竇廷琬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