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二卷驚風密雨)》第三十九章 唯英主襟懷包天下 真名士智慧貫古今


切脈的太醫哭喪著臉道:“稟萬歲!娘娘痰涌,已不能……”
太皇太后在外邊聽著,忙邁步進來,見此情景,不覺老淚縱橫,握著皇后的手道:“好孩子,你放心,閉了眼安息吧……”
康熙見赫舍里氏,仍然不肯瞑目,料她必有心事,便拖著沉重的步子出來,對索額圖道:“怕是不……不行了,只是咽不下氣。這……這實在受罪,你們進來拜辭一下。周培公,你既趕來了,也進來吧!”
皇后的眼珠已不能轉動,只死死盯著屋頂,閉著氣不肯合眼。索額圖輕聲兒叫她小名:“秀兒,家裡都好,皇上又親賜了宅子,你幾個堂兄弟都出息了。娘娘,你……就放心去吧。”
“娘娘,奴才是明珠!”明珠哭著說道,“娘娘身為六宮之主,賢德淑茂,萬歲極為愛重娘娘,必當重加娘娘身後之榮……”
傑書也叩頭泣道:“娘娘,您這樣受罪不安,萬歲爺心裡能不難過?您就去吧,一切有萬歲作主!”他哽咽得連話也說不清了。
見赫舍里氏仍瞠目不語,康熙又疼又急又傷心,便哭著申斥太醫:“你們這些廢物,飯桶,平日大話說得震天晌,吃了朕的傣祿,就這樣辦差?你與朕用藥,快治!”那群太醫聽他發怒,嚇得臉色煞白,只是頓首謝罪。
“娘娘的心思臣知道!”周培公忽然身子一挺說道:“必定是為了皇子之事,放心不下。”他的聲音剛落,皇后己經失去光澤的眼睛,忽然又亮了一下,瞪得更大了。康熙恍然大悟,他迅速地看了一眼太皇太后,見老佛爺沒有反對的意思,便大聲吩咐:“宣熊賜履進殿。”熊賜殿早在一旁侍後著呢,忙答應一聲:“奴才恭聽聖諭!”
“此子乃皇后赫舍里氏所生,朕取名胤初。依滿洲祖宗家法,本不立皇太子。當此非常之時,為固國本,安定民心,朕決意建儲,立皇二子胤初為皇太子!熊賜履人品端方,學術純正,曾為先帝倚重,朕亦十分信賴。著熊賜履進太子太保,即為太子師傅,朝夕加以輔導,務期不負朕之厚望和皇后拳拳之情……”
康熙言猶未畢,赫舍里氏身子微微一動,吐出一口氣來,雙眸低垂,溘然長逝。
康熙深情地看著皇后遺容,拭淚道:“皇天后土鑒之,朕決不反悔!賞周培公黃金一百兩,你們都……跪安吧!”
一場熊熊燃燒的戰火,自五華山點燃,東至江浙,西連川黔直到陝甘寧的黃土高原。烽火波及之地,煙塵滾滾,血流成渠,田園荒廢,百業凋零,而戰爭的膠著點,在湖南的衡州和岳州一帶。
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了,眼下的態勢是這樣的:廣東的尚之信,因與孫延齡各懷異志,又受到傅宏烈的牽制,只好固守老巢,不敢輕舉妄動;福建的耿精忠,雖然打到了浙江、江西,但被康親王傑書統率的東路軍切斷了糧道,以至部下大將先後投降。傑書率部窮追猛打,攻下溫州占居仙露嶺,耿精忠無奈只好反正歸降。東路平定之後,傑書揮師西進,與安親王岳樂合兵一處,圍困了岳州安興。康熙又命人將新造的二十門紅衣大炮運到前線。吳三桂慌了手腳,將主力全部調到衡、岳一帶,雙方十六萬多人馬,聚集在這裡,擺開了決戰的架勢。一時之間,卻誰也奈何不了誰,戰局呈現膠著狀態。
為了擺脫困境,吳三桂派自己的孫子吳世琮去廣東,催尚之信發援兵,但吳世琮一走,卻杳如黃鶴,再不回頭了。吳三桂又氣又急,只好再派汪士榮火速趕往廣東查問。
這兩年來,汪士榮東奔西跑,沒有一刻的清靜。他自視很高,覺得自己是個叱宅風雲、有經城緯地之才的小張良,可是吳三桂卻只把他當作信使來用,從來不肯委以重任。那個夏國相,是吳三桂的頭號謀士,對汪士榮的才幹很是賞識,常常當面誇獎,但在吳三桂的面前,又從來不肯保舉他。到如今,汪士榮年過四十,仍然是一事無成,終日奔波。本來就疲憊的身體,連氣帶累,竟然落下了個癆病的根子,越發瘦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