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三十四章 郭琇忠犯顏批龍甲 康熙仁大度諒賢臣


郭琇抗聲答道:“皇上,臣以皇封的御刑,拷問犯法太監,一不是私刑,二不是違法。康熙十六年,臣確是犯了國法,理應遭到懲治。皇恩浩蕩,恕臣不死,臣感激涕零,時刻不忘。當時,臣斷指告天,清水洗地,決心內外齊修,以至正光明之舉洗雪前罪,報聖上之大恩,為皇上治國安民大業,效犬馬之勞。可是,聖上以臣昨日之非,來斷臣今日之是,即是不許臣改過自新!”
郭琇說到這裡,便將李德全等人如何打馬沖街。踐踏百姓。鞭苔命官、咆哮公堂種種情節一一詳奏,又說:“……主上如此縱容家奴,為害黎民,以至圍觀百姓怒目側視,敢怒而不敢言。臣職在地方,行孔孟之道,執朝廷王法,又何罪之有?今日萬歲召臣前來,不容臣奏辯,即以非刑鞭打臣子,不知萬歲讀的何書?”
郭琇面不改色,當面指責反問康熙,又說得這樣振振有詞,在場的眾人何曾見過這樣的膽大包天的人?一時間都嚇得臉色焦黃,大氣也不敢出了。康熙這才知道今天的事是由太監無理引起的,心中的氣先消了一半,只是郭琇如此倔強,一點面子也不給,他實在難以下台。他想一笑了之,卻笑不出來,擰著臉道:“哼!朕一向容讓臣子,不料真的就有上頭上臉的人。你……你把朕當成什麼人了!”
索額圖跟康熙久了,知道皇上此刻的脾氣,郭琇只要承認剛才的話是失言,這事就算過去了。忙使眼色叫郭琇賠不是。不料那郭琇雙手據地,一個頭叩下去,竟大聲道:
“皇上乃是桀紂之王!”
此言一出,全場大驚。誰不知道,桀紂乃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郭琇竟敢當面斥責康熙為桀紂,那還得了啊!果然,康熙一聽此言,像被電擊了一下似的,氣得五官都錯了位,眼睛冒出可怕的火花,惡狠狠獰笑道:“好一個郭琇,果真有眼力,朕八歲御極,內除權奸,外掃狼煙,四海歸心,八方來朝,唐宗宋祖也不過如此!在你的眼裡朕就成了桀紂之君。哼哼!朕倒想聽聽你的高見!”
郭琇咚咚碰了幾下頭,說道:“康熙十六年臣犯罪之時,即已該死,今既蒙垂問,索性盡言而後死——皇上英明天斷,天下皆知。但皇上自即位以來,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卻寵幸滿臣,排斥漢官,偏信太監,賤視朝臣,喜好遊獵以聲色犬馬自娛。以致朝廷內外,賣官鬻爵,小人縱橫其間,上貪下詐,如此種種,何及唐宗、宋祖,即桀紂之君亦不過如此。”
郭琇還要說下去,康熙已是怒不可遏了。他大吼一聲:“放肆!納捐授官為籌集治河用兵之餉,與貪贓賣官怎能同日而語?朕視四海為一家,又何存滿漢之見?你講,你講!”
到了這個地步,郭琇真是豁出去了。康熙的話剛落音,他就接口說道:“是!請萬歲暫息雷霆之怒,容臣奏完。納捐一事雖為籌餉,卻也是飲鴆止渴。此例一開,誤國害民,後患無窮。唐貞觀時,天子曾問山東、關中人哪裡最可靠。魏徵奏說:‘王者以天下為家,不宜示異同於天下。’就是說,皇上既擁有天下,怎能不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呢!可是當今朝廷之事,三公九卿,為皇上輔粥者多是滿人,而漢人僅居十之二三。皇上是天下之主,應廣收天下英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滿漢。今皇上偏重滿人,漢人豈能盡忠朝廷?如今四方之士尚未臣服,天下之民猶有追戀前明者,全是因皇上自己總看自己是滿人之故……”
郭琇還要再說下去,康熙卻已經忍無可忍了。今天因李德全犯法辦砸了差事,康熙已不打算重處郭琇,不料一句問話,卻引出了郭琇這么大一篇文章,真如火上澆油。康熙氣得簡直要發病,只覺得一陣頭昏目眩,差點暈倒,忙用手扶住了楹柱。明珠剛要過來攙扶,卻被康熙一把推開,扯過身邊素倫腰中的佩劍扔給武丹,獰笑道:“好,好,好!朕是個昏君,朕是桀紂……朕用不著你這位聖賢之臣。今天,朕成全你。武丹,把他拖下去,立即斬首,讓他去做逢龍,比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