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三十二章 摘東珠卻賜免死牌 示寵情又伏密奏臣


卓索圖乍驚之下又蒙殊恩,心中翻騰滾沸,不知什麼滋味,撲籟簌熱淚奔流。他叩著響頭說:“皇上如此厚愛,恩及萬世,澤被千秋。奴才粉身碎骨,不足報聖恩萬一……”
康熙閃著又黑又亮的瞳仁說:“還有,喀喇沁左中右三旗之地從即日起撥歸你部。該地滿漢軍營旗,駐防披甲人及綠營將佐,統屬你科爾沁王調遣——怎么樣?這份恩典,比起幾顆東珠、十幾萬兩黃金如何?”
喀喇沁三旗之地東西五百里,南北四百五十里,駐營兵七萬餘人,一下子全給了卓索圖,這更是做夢都想不到的賞賜!卓索圖的血仿佛全涌到臉上。比起這個,什麼黃金東珠、寶石金玉,統統變得一錢不值了。對於蒙古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草原、牧場、軍馬更寶貴的呢?卓索圖喝醉了酒似的晃了一下身子,雙眸緊緊盯著康熙。
康熙和藹地瞧著這個蒙古王,微笑的嘴角和明淨無暇的眼神沒有絲毫虛偽和欺詐。卓索圖突然輕輕拔出腰中匕首,擎在手中看了看,向左手食指猛地一刺,泅泊的鮮血立時淌了出來:
“皇上,天下萬物的至尊!卓索圖憑著我家族部落祖先的血起誓:哪怕太陽和月亮從此不再從草原升起,哪怕狂風暴雨瀰漫了世界,科爾沁上空所有的雄鷹不會迷失方向,他們永遠是大清皇上忠實的臣僕……”
直到子未時分,卓索圖才叩頭跪安。高士奇早已從周培公那裡回來,在一旁靜聽康熙和卓索圖說話,順手把幾項旨意擬好了草稿。有明發的奪科爾沁王那王冠上東珠的詔諭,還有鐵券書和賜賞喀喇沁三旗的密旨。康熙接過來,看得很細。看完了,才舒了一口氣,問大家:“你們幾個說說,這樣辦科爾沁的事怎么樣?”
明珠是從頭看到尾的,見康熙又鎮又撫,又打又封,連揉帶搓地把個卓索圖調治得如同小兒,心中佩服到了極點。他正要說話,索額圖卻搶先開口了:“奴才剛才看得眼花繚亂,想都來不及細想。如今尋思起來,皇上是要誘敵深入了!不過,奴才想著,台灣的事畢竟沒了,似乎有點操之過急了。”
明珠忙道:“不不不,皇上恩威並用,收服了科爾沁王,這作用真是妙不可言,不但不怕葛爾丹東進,連黑龍江羅剎入侵的事也無後顧之憂。一石雙鳥,妙不可言。據奴才看,也不算操之過急,台灣今年就可拿下來,略作數年準備,若是葛爾丹果真東侵,真能畢其功於一役了!”
高士奇接著說:“萬歲處置極為妥當。不過據奴才看,賜鐵券也就足夠了,何必再加賜喀喇沁三旗這么重的賞?鷹不能餵得太飽,古有成訓。這是奴才的一點想頭。”
康熙笑著聽完他們的議論,轉臉問魏東亭:“虎臣,你說呢?”
“奴才有什麼見識?但覺得高士奇所言似有道理。科爾沁素稱富庶,領地幾千里,軍馬數萬。再加喀喇沁三旗之眾,僅騎兵便有十餘萬。萬一有個什麼變化,恐怕尾大難掉,而且離北京又這么近……”
康熙聽了笑而不答,起身打了個哈欠,說道:“你們跪安吧。小魏子明日還要趕路呢!路過喀喇沁左旗,傳旨給狼瞫,自今之後,和魏東亭一樣,他也有密折專奏之權!”高士奇等人聽了心中一亮。啊,原來康熙在卓索圖的身邊,還安上了這么一個釘子。
在奉天一共住了四天,康熙便命起駕回京。這一趟,算沒白來,要達到的目的,全都達到了。漠南漠北的蒙古諸王公,在奉天故宮喝了血酒,發了盟誓,要同仇敵汽,效忠朝廷,合起手來對付葛爾丹和羅剎國。大家商議好了,要在熱河和承德各修一座行宮,作為皇上召見蒙古諸王和王爺們進京朝見的駐紮之地;科爾沁被康熙又打又拉,整得服服貼貼。有了這條線,就能引誘葛爾丹東進。只要能釣出這條大魚來,康熙將親統三軍,聯合滿、蒙、漢三旗的力量,先封鎖了他的退路,然後一鼓前進,聚而殲之。他葛爾丹不是神仙,還怕他上天入地不成。